揭秘中国古代盗墓四大门派
近年来,盗墓文学声名鹊起,大受欢迎,一些古老的盗墓门派在作家的渲染下异彩纷呈,我们就顺着这几家盗墓大派,来回顾一下真正的历史。
首先说一下”摸金校尉“,这是正规的军事编制中的”校尉“官职,最早为三国时期曹操所设,目的是为了补充军费开支。后来,发展演变成了盗墓者的代名词。
曹操到底设没设这么一个官职呢,为什么会广为人知,根源在于“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袁绍攻打曹操前发布的讨曹檄文中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并披露首先盗的就是梁孝王墓,即窦太后之子,汉景帝之弟的墓,还具体描绘了曹操亲临指挥的情景。这是学者公认的“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献资料。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在梁孝王墓里发掘出了2万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就有金缕玉衣,由此可见,此墓并没有大规模被盗,同时也证明,陈琳在檄文所言,可信度不高。
摸金校尉工作时,也有一些必备工具,佩戴摸金符,上面刻有“摸金”两个篆字,用穿山甲的爪子经多道工序制成,另外还有摸金手套、北地玄珠、旋风铲、罗盘、糯米、水火鞋、黑折子、黑驴蹄子、墨斗墨线、絷药等,各有用处,据说“絷药"是近尸摸金时避免尸毒侵害。
摸金派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根据风水、星象、山川河流风貌及天干地支等秘术来找墓,技术含量高,并且规矩甚多,会在墓室东南方位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再动手摸金,如果烛灭,必须把宝物放回,快速退去,正所谓:人点烛,鬼吹灯,这是阴阳两界的契约,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看烛灭的话,应该是检测氧气含量或室内毒气。还有,只能晚上工作,所以有“鸡鸣不摸金”之说;每个冢只能进一次;不能盗尽,给以后的同行留碗饭吃。
“倒斗”一词,就源于摸金对盗墓的形象描绘,中国大墓,上面一般都有大大的封土堆,如同量米用的“斗”倒扣在地上,明器和地宫皆在斗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斗翻过来拿开,所以叫“倒斗”。
摸金行事,只取财物,不毁尸,不毁墓,不损风水,保持了对已故之人一定范围内的尊重。还要给主人留一两件宝物,有时还要说些乞求原谅的客套话或磕几个头,讲究做事留余地。摸金是运用深厚的专业知识,略有仪式感的程序来工作,其它三派则更多使用外力、暴力,劫掠财物,不择手段。
发丘中郎将,发,发掘;丘,坟墓; 中郎将,官名,秦置中郎,曹操沿用,与摸金校尉齐名,同属曹操设立的盗墓办公室.摸,偷盗也,金,财宝也,发丘和摸金,看似文雅的两个词,实则是挖坟盗墓,就像锦衣卫,锦衣,文采华贵之衣,显贵者的服饰,卫,保卫,守卫,实际干的却是一些令人发指的行径。
但发丘地位要高于摸金,中郎将的官职也大于校尉,尽管两者手法相近,但每个发丘天官都有一枚官制铜印,编制为一个天官统领九个校尉,所以有一印统九符之说。天官印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盗墓时印在棺椁上用于镇尸,号称一印在手,鬼神皆避。据说此印原型毁于明永乐年间,已不复存在。但发丘官印和摸金符,均是曹丞相赐予的信物,也是两派的身份证明。
发丘摸金同出一门,后来发丘独成一派,做事风格大异,讲究多人分工合作,提前筹划,行事谨慎,所以“合则生、分则死”的口号更适全发丘,并且不避讳与官方合作,这是发丘与其它三门的最大特点。擅长风水秘术,比较懂墓中的机关设置;技术含量稍低,单兵作战能力也不足,但一般不会破坏墓穴;经常以当铺或古董商的身份为掩护;一般的墓穴,不轻易出手,毕竟是官宦出身,见过大世面,眼光比较高,也比较毒辣;清代因受迫害,流亡海外,曾在大型陵墓发掘队伍中见到过他们的身影。
睿智过人的曹操,一代枭雄,也许不会做这些违反伦理道德、挖坟盗墓的事,之所以留下此恶名,可能是因为在为父报仇,兴讨陶谦时,一路杀戮、掘人丘墓,而没有制止,所以被贴上了这个标签,加上陈琳的讨伐檄文,《 三国演义》渲染,许多人信以为真。不过,正史倒记载过南北朝时期,皇帝刘子业曾设立发丘中郎将一职,由建安王休仁担任,还号称模仿曹操,这才是正史中有关“发丘"和"摸金"的最早记载。
搬山派,始于西域,顾名思义,搬山盗墓就是移去一部分封土露出神道,然后进行盗墓活动,采取的是一种俗称“开喇叭”式的盗墓方式,打通墓葬从而使其通风,这样一来,在墓室里晕厥的危险就极大降低,但破坏性也相当严重。擅长机关阵法,对破解坟墓中的各类机关得心应手。
搬山术属异类方术,对传统行规基本无视,也极少表露身份,没有太多的善恶和民族观念,其诸多方技、法门、诀语,并不以《易经》为据,故与传统的“风水秘术”截然不同。搬山派不喜与人合作,总是独来独往,行事作风诡异,多扮成游道方士行走天下,更具神秘感,所以被称为搬山道人。“搬山分甲术”驰名业内,起初发掘古墓,并非为了金银财宝,而是寻找丹药,追求长生不老,后来,无数次的失败告诉他们,灵丹妙药或许根本不存在,所以也就逐渐演变成了谋财。
卸岭派在盗墓门派中最富有争议,最为复杂,他们在绿林好汉与盗墓贼之间来回切换角色,有墓时盗墓,没有的时候就拦路抢劫。卸岭之术在于器械精良,且人多势众,讲究团队协作。卸岭派一派主要用鼻子闻和耳朵听,从地下土中的特殊气味和打地时的手感、回声,以及雨天打雷时地下的震动和回音,辨草木等来判断墓穴位置。
古代大墓一般都在山岭中,所以要卸岭。卸岭力士是盗墓门类中破坏力最大的,以外力、暴力挖掘古墓,只要方便高效,无所不用其极,从不考虑后果,档次最低,没多少技术含量。卸岭门人,多是力大无穷,通晓武功之人,行迹近于侠客,因此被称为力士。
其实,盗墓还是有很多忌讳的,其一、团伙中多为舅舅带外甥,“舅舅”谐音“救救”,“外甥”中的“甥”谐音为“生”,意思是能“生还”,"有救得生".也有人表示,这样做是为了自己家族香火的传递,遇到危险时不至于灭门。其二、准备进入墓室之前需要先点香,假如三次点不着或者总是灭的话,就只能放弃这块墓地,假如强行进入的话可能会遇到麻烦。实际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假如点火失败说明墓地中氧气含量不足或者有其他有毒气体。其三、不能要墓主人的棺材。可能是盗墓者认为,棺材是墓主人最后的栖身场所,假如连最后一个安身之地都要进行破坏,后果可能会很严重,或者霉运不断。
盗墓属于违法行为,但也可以简单说一下古人寻墓的方法:望、闻、问、切。
“望”,看风水、辨草木。古人迷信,皇帝权贵一般会选择风水宝地,比如依山面水处、河道拐弯处,掌握了古人选墓的标准或依据,察山观势,就很容易找到。墓葬周围的泥土和草木,和正常的田地也会有所区别。
“闻”气味。墓葬修建之时,常加入一些特殊物质用于防腐、驱虫蛇,因此土层中会有一种特定的气味。还有“听声音”,墓穴空洞,打雷时的回声与实体大不同。
“问”就是踩点,乔扮身份向当地老人打探消息或传说,或通过当地史志来搜集信息。
“切”,准确选择打洞位置,根据墓室情况快速判定物品存放方位、哪个朝代、简单的墓主信息及价值几何等。
盗墓贼一旦确定了墓葬的年代,对整个陵墓的内部结构及物品摆放基本上了如指掌,因为各代墓内物品的摆放都有讲究,根据这些规律,就能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东西。
以上四大盗墓门派,简言之:摸金有符、发丘有印、搬山有术、卸岭有甲。另外还有崂山派、茅山派,不再多述。
我们是无神论者,什么成神成仙成妖成精的说法,妖魔鬼怪等,都只是神话和传说,或者文人的创作、故事设定,切不可信以为真。
当前的文学作品中,以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和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系列最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