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滩头号风云人物-冒险家哈同
提起旧时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人们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黄金荣、杜月笙这些流氓大亨的名字。然而,黄、杜等黑道人物虽然确实能够风云一时,但是他们毕竟是不入流的黑道,和真正的白道大佬比起来,他们可就要相形见绌了。
今天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当年上海滩真正的风云人物,世界闻名的大富豪——犹太人哈同。
犹太人哈同
想当年,上海曾经被称为是“冒险家的乐园”,这位哈同先生就是冒险家中的佼佼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就是上海的象征。
哈同本名欧斯·爱哈同,是个犹太人。至于他的国籍,就有点说不清楚了。
他于1851年生于伊拉克的巴格达,当时的巴格达归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管辖。
1856年,哈同随同父母来到了印度孟买。当时的印度是英国殖民地,哈同一家在这里取得了英国国籍。但是哈同并没有去英国,1872年,他先是来到了香港,第二年又跑到了上海,从此在这里扎下了根,一直到1931年他去世。
(一)
1873年,当年轻的哈同来到了上海的时候,他的口袋里只有六元钱,基本上是一贫如洗。好在他的父亲一直都给沙逊洋行打工,而沙逊洋行的拥有者沙逊家族也是犹太人,在上海也有分行。于是哈同就去投奔沙逊洋行,沙逊洋行看在同胞手足的份儿上,给了他一个看大门的工作。
哈同在沙逊洋行看大门很快就看出了名堂。当时来沙逊洋行办事的人很多,门房里总是乱哄哄的。聪明的哈同发明了登记制度,来办事的人按照先来后到排队等候,门房里登时就清静了许多。沙逊洋行的老板老沙逊通过这件小事发现哈同很有才干,于是就提升他经手洋行的业务。从此,哈同如鱼得水,越干越精,开始了他在上海滩的传奇经历。
哈同经过一番努力,成为了沙逊洋行地产科的领班。1885年,正值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失利。上海滩上到处传言清廷将借此胜利,将法国人赶出上海。于是上海法租界的地产一落千丈,人们纷纷出手抛售。
然而,哈同经过自己的分析,却认为应该趁此良机,大量地低价买进法租界的地产。于是他向老板沙逊进言,竭力主张让他多收一点地皮。
老沙逊思量再三,终于依计而行。结果不久后,中法和约签订,法租界毫发无损,地价再次攀升。沙逊洋行因此一下子就赚了大约五百余万两白银。
(将近一百年以后,在香港,有个叫李嘉诚的商人也是靠着这样的手法发家的。)
哈同为洋行赚了大钱,但是只得到了一千两银子的奖励,这让他感到很郁闷,于是生出了跳槽的念头。
沙逊大厦
恰好在此时,沙逊洋行老板的弟弟小沙逊开设了一家新沙逊洋行,来和自己的哥哥分庭抗礼。小沙逊以两倍的薪水聘请哈同加盟自己的公司。于是,哈同就正式跳槽,担任了新沙逊洋行的大班助理,也就是总经理助理。
(二)
哈同来到了新沙逊洋行后,继续大展拳脚,在为老板挣钱的同时,也不忘给自己捞一份。他慧眼独具地相中了静安寺一带的地皮,当时的静安寺附近还是一片荒地,南京路也是一条烂泥路,根本就没人看好这地方。
哈同却大胆地在这里投资,为自己购置地产。当他用白菜价购买了南京路附近的大量地产之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给南京路铺地板!
他花了60万两白银的巨资,真的为南京路铺了一条由铁藜木制成的地板。南京路一下子就变成了平坦宽敞的大道。
南京路
道路改善了,大批的商家被吸引了过来。南京路很快就变成了一条繁荣的商业街。而哈同手里的地产也价值连城了。
除了房地产之外,哈同还做鸦片生意。今天我们看起来这是一门很缺德的买卖,但是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做鸦片生意的洋人却普遍心安理得。因为当时欧洲国家普遍不禁止鸦片,英国直到1890年才立法禁烟,在此之前,英国的老百姓可以随便抽大烟。那时候的英国人对待鸦片,就像我们今天对待香烟一样,觉得这东西确实有害,但是又没必要禁止。
哈同开办了自己的“洋药公所”,专门经营鸦片,生意也是做得风生水起。直到民国以后,他为了博取中国人的好感,这才放弃了这门生意。
到了1901年,哈同干脆离开了沙逊洋行,自立门户,兴办了哈同洋行,从此开始独闯天下了。
到了民国时代,哈同的地产生意更是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年整条南京路的地产,有一半都是属于他的。著名的永安百货公司,新新百货公司,国货大楼都是租用他的地皮。哈同每年收取的地租就高达三百多万两白银。
到1931年6月哈同去世的时候,他拥有门市房812处,住宅房544处,写字楼24幢,旅馆4幢,仓库3座。在南京路拥有土地16块,合计111.578亩,占南京路地产总面积的44.23%。另外,他还在静安寺一带建造了一座占地300亩的私人园林,即著名的哈同花园,又名爱俪园。
哈同花园
哈同去世后,经过会计师事务所核算,哈同的不动产就价值一亿七千万银元,再加上现金、黄金、珠宝首饰以及文物等,总价值超过了两亿元。百分之百的亚洲首富。
(三)
哈同虽然富可敌国,但是在私人生活却十分严谨。他并不像他曾经的老板沙逊那样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哈同的日常生活相对于他的财富来说,实在是很俭朴。他也不像沙逊那样纵情声色。他一生只有一个妻子罗迦陵。
罗迦陵是中法混血儿,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中国人。她1864年生于上海,自幼生活贫苦,曾经做过妓女。然而,哈同却不嫌弃她,在他做成了中法战争后那笔生意之后,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不久,就娶了罗迦陵为妻。
罗迦陵
罗迦陵相貌并不出众,而且身体肥胖,据说有二百斤的体重,更重要的是她不能生育。可是哈同却对罗迦陵一往情深,相伴终生。从来也没有人听说过哈同有什么风流绯闻。
作为一个聪明的犹太人,哈同当然明白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实际上,他长袖善舞、广结善缘,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他都能应付裕如,从不吃亏。
哈同的一生大部分都在清朝统治时期度过,所以他与满清当局的关系十分密切。他的夫人罗迦陵是可以出入大清皇宫的人,她甚至还拜了隆裕太后的母亲做干妈。隆裕太后也借着宣统皇帝的名义赐封罗迦陵为一品诰命夫人。
这边罗迦陵和自己的太后干妹妹打得火热,那边哈同却和革命党人私下里来往。他和著名革命家章太炎是好友,还出资赞助章太炎和蔡元培在上海开办爱国学社。
1911年1月,哈同还掏出60万两银子给章太炎,资助他购买军火,发动起义。1911年12月,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到上海后就住在了哈同花园里面。
哈同与孙中山合影
此后,民国的各位要人,如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曹锟等人,都和哈同关系密切。当年哈同的地位,可是同时期的黄金荣杜月笙远远不能相比的。
哈同夫妇一生无子女,他们收了很多养子养女。哈同专门收养外国的孤儿,一共收养了11个,都姓哈同;罗迦陵则专门收养中国孤儿,一共收养了9个,都姓罗。
1931年,八十岁高龄的哈同辞世,遗产全部由妻子罗迦陵继承。1941年,罗迦陵也去世了。养子养女和亲戚朋友们为了争夺哈同的巨额遗产闹得不亦乐乎。不过,瑰丽壮观的哈同花园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军抢劫一空,然后又付之一炬。哈同花园最终毁于大火,五十年代在这里建起了中苏友好大厦。哈同与罗迦陵的其他遗产都被养子养女们瓜分,最后养子养女们星散而去。
就这样,由犹太人哈同创下的这一幕富贵荣华的大戏,便犹如过眼烟云一般在上海滩彻底地消散了。只剩下一条已经面目全非的南京路在这里让后人空自凭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