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34位开国功臣,让朱元璋办了30人,其余4人如何死里逃生?
君臣关系,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根据有史记载,应该始于越王勾践。
当年,范蠡和文种拥立勾践称霸。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彼此相处不错。当勾践坐稳江山后,他内心的不安全感开始躁动起来。
因为担心,范蠡和文种觊觎自己的霸业,勾践导演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卸磨杀驴”的一幕。
在勾践尚未将动机变成杀机前,范蠡看透勾践的心思,他劝文种赶紧离开勾践。
这家伙长颈鸟喙,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且引出中国历史上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段子。
奈何文种的富贵心切,不听范蠡的劝告,最终惨死于勾践的刀下。
因为勾践起了一个不好的头,后世的帝王有样学样。在众多卸磨杀驴的帝王中,又以刘邦和朱元璋学得更加出色,杀起功臣时,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刘邦还算仁慈,一共封了八位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张耳、臧荼、卢绾、吴芮、韩王信。几年时间,让刘邦弄死六位。
刘邦杀得这点人,再跟朱元璋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功臣宿将有34人,朱元璋登基后,陆陆续续弄死30个,只有4位幸免于难。
朱元璋的杀伐决断
我以前写过朱元璋,关于这人的评价,我始终觉得他是雄主,但未必是明主,划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行列,多多少少有些牵强。
在朱元璋的骨子里,自始至终都有一股“缺乏安全感”的气质。或许是,小时候生活得太穷了,有点穷怕了,好不容易得到天下,要让朱氏后人永保富贵。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朱元璋在有生之年,先后发动四次“大屠杀”,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四次案件并称为“洪武四大案”。
此人比秦始皇更暴虐,秦始皇是暴君,主要是连年战争、动用劳力修基建,多少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而朱元璋仅仅为了肃清功臣可能带来的后患,为朱氏后人稳坐江山,四次大案先后有16万人死在朱元璋的刀下,包括追随他打天下的30位旧臣。
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有人把朱元璋视为千古第一帝王,把大明王朝说成封建第一王朝。
可惜的是没有人动脑思考过,明朝是封建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朝代。
朱元璋美其名曰“吸取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教训,经常拿竹竿敲打知识分子,数次下诏书告诫官吏要保持一颗对大明王朝的忠心。
为此,他还专门设立“锦衣卫”,用来监听百官。
朱元璋对待可疑对象,永远都是采取“不用怀疑”的措施,直接从肉体上进行清除。
朝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恨上了宰相胡惟庸,因为胡惟庸平时有点嚣张跋扈,经常违背自己的意愿办事。
最终,胡惟庸被扣上谋反的帽子诛杀。
甭管历史怎么写,明朝人是如何记载,拿脚指头都能想明白,胡惟庸一个身居朝廷的文官,他拿什么谋反。
杀掉胡惟庸也就罢了,谁叫他平时不知道天高地厚。朱元璋感觉不够解气,借胡惟庸一事大做文章。
连续诛灭胡惟庸三族,以及胡惟庸生前可能结交的党羽,包括已经乞骸骨告老还乡的开国功臣李善长也难逃一死,连带李善长家中七十多口老小没有一人幸免。
此事查着查着,查到太傅宋濂头上。朱标听说,老师宋濂被牵涉其中,赶紧跑到朱元璋面前求情。
朱元璋念及太子与宋濂师生情谊,免除宋濂的死罪,把宋濂流放到四川,宋濂勤勤恳恳做事,悉心教导朱氏子弟,结果落得个病死途中的下场。
这场“胡惟庸案”持续十年,牵涉的人数越来越多,最终3万多人死于朱元璋之手。
洪武二十六年。开国大将蓝玉被朱元璋盯上了。
理由是锦衣卫怀疑蓝玉居功自傲,有谋反的可能。
朱元璋一听,想都没想,赶紧叫人把蓝玉控制起来,用极其残酷的刑罚将蓝玉火速处死。
然后,朱元璋模仿知识分子,亲笔写了《逆臣录》,揭发蓝玉谋反的种种卑劣行为。
因为蓝玉,蓝氏族人全部诛灭,连带傅德友、冯胜、王弼那样的开国功臣也被牵扯致死,人数多达一万五千人。
到此,有名有号的大明开国功臣基本死得差不多。
老实才是万全之计
虽然朱元璋杀功臣已经杀红了眼,但还有四位功臣得以躲过他的屠刀。他们信国公汤和、长兴侯耿炳文、西平侯沐英和定午侯郭英。
汤和是老实人,也是朱元璋早年走上反元道路的领路人。在汤和的带领下,朱元璋内心那股反抗的意识才逐渐觉醒。
汤和的聪明之处是,他太了解朱元璋,更深谙“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所以,在朱元璋登基坐稳江山后,汤和以身体欠佳申请告老还乡,而且是毫不犹豫地谢绝朱元璋的再三挽留。
朱元璋也没有亏待他,赏赐金银无数,良田数千顷。汤和带着这些财富回到老家濠州凤阳县,从此不再过问天下大事,以乡绅自居才得以逃离波谲云诡的大明权力漩涡。
耿炳做人做事更有一套。他的低调和谦虚,让朱元璋丝毫找不到杀他的理由。
作为开国功臣,耿炳文从来不以功劳自居,做事循规蹈矩,经常把自己对朱元璋的忠心挂在嘴边。
为了让朱元璋放心,耿炳文曾经说,“狗之功也,其敢以自名”。我就是立了一点狗一样大小的功劳,哪里敢跟朝廷邀功。
为此,他主动请求到边疆驻守,远离尔虞我诈的朝堂。每次立功,总是拒绝朱元璋的赏赐。
关键是朱元璋很吃耿炳文这一套,自然不舍得对他磨刀霍霍。
朱元璋一生收了不少干儿子,粗略估算二十多个,主要有沐英、李文忠、何文辉、徐司马。
沐英了不起,他是朱元璋诸多义子中,唯一存活下来的。
沐英从小被朱元璋和马皇后收养,马皇后更是视为己出,母子感情很深。
马皇后活着的时候,有她罩着,沐英自然不会有生命危险。当马皇后死后,沐英立刻提出辞官归乡为养母守孝三年。
朱元璋听后十分感动,再加上沐英给自己的感觉与其他义子不同,朱元璋便没有对沐英动手。
郭英是朱元璋的舅子,宁妃的亲哥哥。他为人低调,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外戚而骄横。带兵打仗很有一手,但是论功行赏时,总是挑最差的赏赐。
朱元璋要给他加官进爵,郭英坚辞不受,自己已经足够富贵,够吃够喝足够了,要那么多富贵没必要。平时,他深入简出,很少与人有来往,更不会去结党营私,让朱元璋对他刮目相看。
朱元璋的私心
有人说,朱元璋对手下大开杀戒,其目的是惩治胡作非为的大明官吏,说是造福百姓。
我们并不否认有这种成分在里面。
朱元璋的大清洗,更深层次的动机是为了老朱家的千秋万代。那些被他宰掉的大臣,的确有一些人骄横跋扈,但绝没有达到朱元璋所谓“谋反”的地步。
从这里,也能看出朱元璋成长环境中,“原生”的一面。
那种从小过穷日子过怕了的人,一旦有朝一日翻了身,他头脑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保住眼前的富贵。
其次,是他们口口声称的天下苍生。
这是人性。刘邦如此,朱元璋如此,换作你我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