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传说
上古传说
(约公元前30世纪初一一约公元前21世
纪)
在原始社会,由于成熟的文字还未出现,社会生活中的事件只能靠口耳相传,因此传说特别多就成为这一时期历史的特色。
一、黄帝、炎帝和蚩尤
黄帝、炎帝和蚩尤是我国古史传说中三个部落首领,他们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人物。在氏族社会中,氏族之名和个人的名字常相混淆,它们既是人名又是所在宗族或部落的名字。
传说最早的是炎帝,号神农氏,又号烈山氏。烈山即烧山,早期农业刀耕火种,种前放火烧去地上草木以播种,灰烬即为肥料,故有炎、烈之称,说明它们主要从事农业。据说炎帝为少典之子,长于姜水,姜姓。姜水在今陕西歧山东,是渭水的一条支流。这些地方是古羌人活动的地方,所以炎帝可能是羌人的祖先神。
炎帝部落大约沿渭水达黄河,沿黄河南岸东下向中下游发展。炎帝的一支共工氏活动在豫西伊、洛水之间,古书记载称“共工氏之伯九有”。伯即霸,九有即九州,可能指共工部落的九个氏族或胞族所占的九块地方。后世在豫西南的山中还有“九州之戎”,或许是共工族的残部。
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黄帝以姬水成,故姬姓。姬水在什么地方,今天已无法确指。相传黄帝陵
在陕西北部的黄陵县桥山上,黄帝与蚩尤及炎帝之战都在今河北地方,而黄帝后裔陶唐氏又在汾水流域,且河北、山西、陕西北部又多姬姓国,大约黄帝部落是起源于这一带地区。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这可能反映出黄帝部落下有二十五个氏族,分为十二个胞族即十二个部落,黄帝部落即由十二个部落结成的联盟。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十分强悍。传说蚩尤有八十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石,凶猛无比。他们还制造刀戟弓弩各种各样的兵器,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
二、尧舜让位
尧舜让位讲述得是尧年老的时候,想找到一位优秀得王位继承人,因为舜的良好品德和勤劳朴实,成为尧满意的继承人。相传黄帝以后,又过了许多年,尧开始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尧号陶唐氏,传说他仁德备至,“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于是九族和睦,百姓昭明,天下大治。尧作天子时,很是俭朴,住茅草屋,墙上连白灰也不涂,吃的是粗茶淡饭,冬天披鹿皮御寒,衣服不到破烂不堪不换,与民同甘共苦。尧年纪大了,逐渐感到自己カ不从心,他意识到需要传位给年轻有为的人了。他有一个儿子叫丹朱,仗着父亲的权威多行不义。尧因此不愿传王位给他。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有一个叫罐兜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做得挺不错的。”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以孝闻于天下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大家于是便讲起了舜的情况:舜号有虞氏,名重华。其父是位盲人,脾气很坏,生母早死,继母为人凶恶,异母弟象为人傲慢骄横。舜却能使全家人相处得很好。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和替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有一回,替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替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협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簪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替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尧将帝位禅让给舜后,舜与民同甘共苦,亲自耕田、打鱼、制陶,深受百姓爱戴。
三、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
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
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尧于是启用鲧去治水。鲧采用堵的办法,结果奔波9年,大水仍未治好。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又任命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舜在位39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舜子商均不肖,即按照禅让制的民主惯例,把帝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禹原来有个助手叫做皋陶,曾经帮助禹治理政事。皋陶死后,皋陶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的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的。但是,禹死以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一一夏朝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