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牌楼为迎接藏胞而建?成都如何成为藏族人民的“第二首府”
在我的印象中,成都乃至四川,一直是传统的汉地十八省之一,文风鼎盛、经济活络。
猜得出这是成都哪里吗?
但是等我真正到了成都之后才发现,这里竟然有如此之多的藏族同胞,完美地融入了天府之国的市井生活。
武侯祠-西南民大一带,甚至有了“内地小西藏”、“天府八廓街”的美称。
那么,成都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藏胞?
藏胞,又为何钟情于成都?
四川坐拥甘孜阿坝
两大少数民族自治州
作为外省人的我,在来四川之前并不了解,四川省的甘孜、阿坝、大凉山三大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中竟然占到了四川总面积的六成,总人口近700万。
而“甘阿凉”三州,本身就聚集了大量土生土长的藏族同胞。为后来的藏胞进蓉提供了坚实的人口支撑。
成都是地理上
距离藏区最近的内地城市
从行政地图上来看,我理所应当地认为成都地处四川正中心;
但是如果打开四川地形图却发现,成都其实深处四川盆地的最西沿,同重庆一东一西,镇守四川盆地的东西大门。
从成都最中心的天府广场出发,向西北直线距离不到六十公里就进入了青藏高原的边缘。
六十公里有多近呢?还不及珠海市区跨过珠江入海口到香港中环的直线距离。
正因如此,成都作为汉地城市却直面整个大藏区,沟通西藏腹地也相对方便,因此成为了汉藏人民交流的最前沿。
成都自古以来
便是汉藏人民交流的最前沿
早在蒙元时期,来自北方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藏区的控制,开始有意开始扶持成都作为重要驿站,迎接藏区喇嘛使团到京师朝贡。借由茶马古道(川藏线),活跃的汉藏商人也将成都作为商贸中转的重要节点。
到了明朝,相传位于成都南郊川藏路入口处的红牌楼,就是嘉靖朝的蜀王,为了欢迎从藏区远道而来朝贡、贸易的藏人,仿照藏地习惯,将汉地传统牌坊涂成大红色。
红牌楼
就此成为汉藏友好团结的象征
流传至今
有清以来,满清政府更加有意扶持成都作为控制藏区事务的重要节点。为贯彻“固川保藏”、实现藏区的长治久安,又在成都设立专门沟通藏区事务的“成都将军”等职位,成都与广大藏区的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水乳交融、不分你我。
成都将军法什尚阿巴图鲁云骑尉
到了民国,随着汉藏两地经贸交流、人口流动与日俱增,不少藏商与藏族精英逐渐来到成都,接受新式教育、叱咤政商两界,不少人更是为了抗日救亡运动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建国以后
成都成为培养少民人才的象牙塔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为方便培养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少数民族干部,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搬迁至武侯祠附近的新校区。自此,来自广大藏区的藏族大学生逐渐开始在这里聚集。
今西南民大
一年之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的前身——“中共西藏工委驻四川办事处”也从重庆正式搬迁到成都武侯祠横街;七十年代中期,“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成立,选址也在同一条街上。
自此,武侯祠-西南民大片区,对藏胞的聚集效应越来越强,正式成为了深处天府之国腹地的“天府小西藏”。成都,更是成为藏区领导干部到内地修养的首选之地。
说到安居乐业,医疗、教育也要跟上。“西藏自治区驻成都办事处医院”等相应配套医疗设施也相继开始建设;
响应中央“内地办学,智力援藏”所设立的“成都西藏中学”也开始招收学生。
改革开放
大批藏商东来淘金
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的大幕正式拉开,相当数量的藏区商人开始进入成都淘金,落脚点大多也选在了西藏驻蓉办周围,从藏餐、藏装,到佛像、装饰品,不一而足、琳琅满目的藏地商品开始充斥武侯祠横街,同周围的各级藏区地方政府的国营商铺一道,逐渐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汉地八廓街”。
成都经商的藏族商人们,也逐渐习惯了汉地的气候环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成都购置房产、安家落户,成为我的“蓉漂”前辈。
天府之国的兼容并蓄、安逸优先深深吸引了藏区同胞,在“先行者”们的示范带动下,九十年代以来,成都开始逐渐成为西南各地藏区人民的向往之地。
大量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藏地人士,如退休公务员、成功商人、宗教人士等,愈加将成都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开放怀抱,成都政府鼓励藏胞来蓉安居置业。
双向交流
川藏文化水乳交融
一厢情愿往往孤掌难鸣,成都各级地方政府对于藏民、藏商也是大力欢迎、扶持。
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零六年左右,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正式批准了成都郫县安德镇设立“四川省安德民族贸易市场”、“四川安德民族工业园区”。
这些暖心惠藏的举措,也促成了更多藏人流向蓉城。
郫都区和靠近藏区的都江堰,被定居当地的藏胞们认定为“阿坝州郫县分州”、“阿坝州灌县分州”。
夜幕下的郫都区
紧邻武侯祠所在地——武侯区的双流区,更是被甘孜藏胞单方面认定为“甘孜飞地十九州”。
不仅藏民东来成都,不少川人也西去藏区。
巡游川藏公路就不难发现,不少川渝人民也选择去往藏区开设川菜馆,“成都饭店”星罗棋布。
在辛苦赚钱的同时,也无形中把川菜文化传播到广大藏区,成了成为原生藏胞了解汉地风俗的一扇窗。四川成都,也成了不少藏民耳熟能详的地方。
我一直认为,川藏两地人民之间的文化互动,是同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藏族和汉族的和谐共生、文化交融的典范。
成都武侯祠,更像是一则民族与文化融合的寓言——
墙内
是汉地先贤的红墙黛瓦
不远处
却是手持转经筒的虔诚藏民
君子和而不同
一切,都是如此和谐而统一
蓉漂李可爱
专注记录天府之国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