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林徽因怼又被张爱玲讽刺,还被鲁迅瞧不起,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冰心:繁星映春水,斯人独憔悴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起冰心奶奶,除了建国到“史无前例”的一段时间中,其他大部分时间是寂寞的,亦是孤独的。
尤其是近些年,她可能在民国作家群中是最显孤独,亦可以说是陷入了如民国时期同样的境地,处于文学圈鄙视链的最底层,因为,她得罪了一个人,那便是民国女神林徽因。
从1933年9月始到10月中旬,冰心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上连载了一篇小说,名为《我们太太的客厅》,此文一出,犹如滚烫的油锅中倒了一桶冷水,顿时炸了开来,整个文艺界都沸腾了起来。
冰心的这篇小说,矛头直指林徽因,讽刺她的文艺沙龙是“三虚三俗”,即所谓虚伪、虚幻、虚荣和庸俗、低俗、媚俗;对来此的众多“少奶奶们”,讽为不知亡国恨的“商女”,而对那些先生们,当然更是口诛笔伐,扫倒了一片。
涉及的人等都是京城文艺界的大佬,如胡适、金岳霖、徐志摩、朱光潜、沈从文、周培源等等,几乎将京城的文化名流一网打尽。
谁都知道,林徽因不仅相貌绝美,而且有着极强的亲和力,是那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神级的存在,由于住在东总布胡同的大院中,地方十分宽敞,家中遂高朋满座,那些名流们经常会带着夫人来此聊天。
冰心、林徽因
而林徽因接人待物亦很是得体,游刃有余,客人们都将此视为一个很难得的相互交流之所,所以,在客观上便形成了一个沙龙,一个京师学人的最高档的沙龙,尽管不知这是不是林徽因的初衷。
也许,冰心的性格与这些人不是一类,她很是看不惯林大美女的作派,于是,便发表了那篇文章来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平,不过,当时林徽因并不在京城,她去山西考察古建筑去了,回来后当然很是气愤,便直接让人给冰心送去了一罐山西老陈醋,自此,二人关系彻底破裂。
我觉得这件事真的不能怪林大美女,这毫无征兆地讽刺和谴责,任谁也是受不了的,何况,写得太直接,有些是直接将大家不愿提及的事,生生地给翻将了出来,比如林徽因并不是嫡妻所生一类的敏感话题。
其实,冰心同林徽因的关系原本还是不错的,她俩是老乡,都是从福州三坊七巷走出来的才女,冰心家的大院还是购自林徽因的族叔,写有著名《与妻书》的民国英烈林觉民家。
二人亦一起在外国留学,还一起外出游玩,交集甚多,冰心还夸赞林美女,说 “你的人品和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好”,并且,她们的夫君不但是清华的学友,还是同一个寝室的室友,那关系,铁铁的。
二人在美国游玩时的留影
此事发生后,冰心很快便被边缘化了,这并不能怪林徽因,因为,当时对冰心不满的是大有人在,其中大都是与“太太客厅”的无关之人,包括鲁迅、张爱玲等当时文化界的一流人物。
冰心的头衔也是不少,但最重要的还是“儿童文学作家”,在中小学课本中,那篇《小桔灯》一直是稳居其中的,文笔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婉,不过,我是很难想象一只桔壳能做成灯的,反正我是无论如何DIY不来的。
冰心原名谢婉莹,其父一直在海军任职,与清朝海军司令萨镇冰是同僚,家境富裕,幼年被视为家中掌上明珠,在优渥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相比于张爱玲那样缺少爱的童年,乃天地之别。
受家庭影响,她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很难得地出现了她的身影,表现的是她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她是燕京大学的学生,与北大同学一起,为正义而奋斗。
不过,于时间上有些不对,因为五四运动的高潮是1919年,而她是1923年才上燕京大学,只是不知编剧的依据为何,感觉有些突兀。
燕京大学毕业后,她去美国留学,期间将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白话形式发表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实有开拓之功,也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
一个人的文风与其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那个与旧时代猛烈抗争的文学阵营中,冰心的风格是很特别的存在,她既不猛烈,也不太深入,同挖掘现实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一种优美和温情的文学,展示着她所看见的世界,自然也引发了很多人的质疑。
看不起冰心的人很多,不说那些在“太太客厅”中躺枪之人,如余光中和梁实秋这样的人亦是如此,而鲁迅则将她看作同徐志摩是一类人,迅哥对这类人是极为看不起的,认为这是一些不知人间疾苦,成天不是无病呻吟就是闭着眼睛歌颂虚无的文人,一但被他划为这类人,鲁迅是会毫不客气地极尽嘲讽之事的。
张爱玲对冰心的不满说得比较含蓄,她说:“若将我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可是若将我与冰心、白薇等归为一类,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这话谁都能听出来内中的含义,而苏青这些人对冰心的不满就直接多了,以至于带有人身攻击的意味。
张爱玲
作为知名的女性作家,她们自认为是领导新潮的新女性,对自己的相貌也是很自信的,在情感上也与传统守旧的冰心是大相径庭,自然对其文字也是不屑一顾的,这其中不知是否还带有女作家中的南北地域偏见之争。
她们认为冰心的文字矫揉造作,把自己塑造成清丽、雅致、知性的美丽优雅女子,进而推论冰心的三观都有问题,这也代表了当时很多女性作家的普遍看法。
冰心幼年幸福,婚姻如意,一生路途平坦,政治风波与她无关,生活困苦同她无缘,笔下的文字自然也与民国大部分作家的文风迥异,加之她教徒的身份和读者对象的不同,不被人看好,也是自然之事,当然,文人相轻的铁则在她身上愈发地明显了些。
不过我觉得,鲁迅和张爱玲这些瞧不起冰心还是有些偏颇的,他们在生活上同冰心并无交集,看不上的只是她的文字,因为冰心的受众是写给小朋友的,当然尽可能地美好要多一些,不会将社会的黑暗与阴暗面暴露在孩子们面前的。
所以,尽管我并不觉得冰心的文字有多么地出色,但她作为一位用白话写给孩子们看的文字,已是很不容易了,如果你硬要将她的诗歌拉去同泰戈尔比较,或者同徐志摩,戴望舒这些人去比个高低,我认为也是件很无聊的事了,受众不同,不在一个频道上对话。
中年冰心
尽管有不少人不喜欢冰心,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一流的文士对其文字是赞扬有加,比如我很喜欢的郁达夫就说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可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而在太太客厅”中最厚道的沈从文先生,虽然也曾“躺枪”,但对冰心亦有过很中肯的评价,他说:
“单从文体变迁上讲,冰心女士的散文仿佛是鸭儿梨的样子,流丽轻脆,在白话的基本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成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是很大的一个贡献。”此实为良心之言也。
冰心和先生吴文藻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曾经同男人心目中的国民女神有过什么不愉快,而迁怒于冰心,我觉得都是不应该的,尽管对冰心有各种各样的非议和不满,但不管如何,作为一位世纪老人,一位爱国、慈祥的女性作家,我们应该对她有足够的尊重。
她以“圣诗”风格的诗歌出道,以社会问题小说成名,最终以散文为当局认可,对这样一位老人,现代这些读了两本书的愤青们,如何忍心去对百岁还笔耕不辍的老人去说三道四,又有什么资格去指手画脚地任性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