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蚨园之宁武子-春秋著名外交家,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天蚨园会议室
嵩山天蚨园位于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占地60余亩,黛瓦白墙,茂林修竹,古朴秀丽,环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培训、旅游接待、团体聚会、禅修辟谷、书画写生、丹道修真、道医养生等活动。历史上颍考叔、管仲、鬼谷子、张良、李渤等均在此隐居耕读,号称天蚨园五友。天蚨园是嵩山的“隆中”,坐标对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坛、战国鬼谷子道场、隋唐文中子龙门等。蚨子学堂是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概念建立的一个国学讲堂,追慕春秋古风,学习吸收春秋战国“士”的精神,蚨子学堂所教乃大人之学,定位为实学。追求真才实学,修炼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谈心性,也不沉迷逐物异化。凭盛德立命,以大业安身。
今天讲讲春秋最“愚不可及”的外交家宁俞
宁俞(生卒年不详),即宁武子(谥号为“武”),宁(甯)氏,名俞(典籍亦作“宁武”“宁子”“宁生”“甯生"),春秋时期卫国人,卫文公、成公时大夫。卫文公时,宁武子开始在君主身边做官,并逐渐崭露头角,受到卫文公重用。卫成公时,卫国被晋所攻,失国奔楚、陈,被晋文公抓住囚禁。宁俞不避艰险,周旋其间,最终保全了卫成公。
孔子称之曰:“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曹州人邢昺疏:“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宁武子)知谋;若遇无道,则韬藏其知而佯愚。"
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卫成公逃往楚国,命大夫元咺奉弟弟叔武参加践土之盟。有人向卫成公告发元咺立叔武为君,宁武子奉卫成公回国后,前驱射杀叔武,元咺逃到晋国。元咺向晋文公与卫成公争讼,宁武子为卫成公辩护,失败。卫成公被晋国囚禁在周都洛邑,因宁武子忠诚,赦免了他。元咺回卫国,立公子瑕。前630年,晋文公派医师去毒死卫成公。宁俞寸步不离地保护国君,通过贿赂医师减小毒药剂量,才保住了卫成公的性命。在鲁僖公的斡旋下,周襄王和晋文公释放了卫成公。
晋侯使医衍鸩卫侯。宁俞货医,使薄其鸩,不死。——《左传·僖公三十年》
公子瑕和元咺被卫国大夫周颛、治廑所杀。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梦见康叔说相(帝丘是夏朝相之都)夺他的祭祀,就要祭祀相,被宁武子劝阻。前623年,宁武子到鲁国聘问,鲁文公为他赋诗《湛露》《彤弓》,而宁武子“不辞,又不答赋”。文公派使者私下探问。宁武子回答说:“下臣以为是在练习演奏的。从前诸侯去京师向天子朝贺,天子设宴奏乐,在这个时候赋《湛露》这首诗,表示天子当日,诸侯当露。诸侯征伐之胜而献其功,天子则因此而赐之弓矢,又为歌《彤弓》以表彰功。现在陪臣前来继续过去的友好,哪里敢触犯大礼来自取罪过?
宁俞是卫国的重臣,经常出使别国,并多次代表卫国与诸侯结盟。我们来看看《左传》中关于他的记载。
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觉报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文公四年》
意思是:卫国的宁武子出使鲁国来聘问,鲁文公设宴招待他,为他赋《湛露》和《彤弓》两首诗。宁武子没有辞谢,又不赋诗回答。文公就派人私下探问,宁武子回答说:“下臣我还以为你们是在练习演奏呢。从前诸侯正月去朝拜天子,天子设宴奏乐的时候赋《湛露》这首诗,表示天子对着太阳,诸侯听候命令。诸侯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敌人,并贡献自己的功劳。天子因而赐给他们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枝、黑色的弓十把和箭一千枝,还用宴乐来报答。现在陪臣我前来延续两国的友好,承国君赐宴,哪里敢触犯大礼来自取罪过呢?”
不少文章都引用左传这段话来解释《湛露》和《彤弓》,而我觉得这里更精彩的是宁俞那令人钦佩的外交智慧和才能。
因为《湛露》和《彤弓》是周天子宴请诸侯时才演奏的乐曲,所以如果鲁文公宴会时正式演奏这两首曲子,那就是违反了周礼,是一种僭越。
宁俞作为客人,要是马上义正辞严地拒绝,那不是向鲁文公问罪吗?虽然自己理直气壮,但难免会得罪主人,从而影响鲁国和卫国的关系。而他出使鲁国的目的是“聘问”,是为了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呀。
要是顺水推舟赋诗回答呢?那就是默认鲁文公的做法,和鲁文公一起违反周礼了。鲁国和卫国都不是强国,这样的事情传扬出去,很可能成为大国(比如当时的霸主晋国)讨伐他们的借口。
所以宁俞的做法实在高明!他既不辞谢,也不回应。他假装以为这些只是练习的演奏,就给了鲁文公一个大大的台阶下。相信鲁文公也能领会他的一番好意的。
再来说回题目,如此睿智的宁俞怎么会跟“愚不可及”扯上关系呢?
原来这话竟是孔子说的!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篇》
孔子这番话还挺有名的,你也许见过这样的解释: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政治开明的时候,他就发挥聪明才智为国效力;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他就装傻。宁武子的聪明是别人可以做到的,但他那种装傻却是别人做不到的。
这种解释从字面来看完全没毛病,甚至被推崇为一种知进退的人生哲学。
然而,不去了解其中的历史典故,仅凭字面臆测出这样肤浅的解释,完全是曲解了孔老夫子的意思!对读者来说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因为历史事实是:宁俞从来没有因为政治黑暗而装傻避世、明哲保身,相反在卫国的乱世中只有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宁俞侍奉过两代国君。卫文公时政治相对清明,很多贤良之士和宁俞一样愿意为国效力,所以孔子说 “其知可及也”。
但是到了卫成公的时候,一方面卫成公个人昏庸无能,另一方面由于当年卫国没有礼待晋国的逃亡公子重耳(当时已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招致晋国武力威胁,结果卫成公被迫出逃在外两年。大臣们看到卫国衰微之势,纷纷抽身离去,另谋高就。只有宁俞,在内忧外患之际仍坚守己任,凭借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斡旋于晋国和卫国之间,维护着卫国和国君。
在太平时代,宁俞的才智发挥也许一般人也能够达到;可到了乱世,大家都不愿出头,以免祸患。宁俞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尽心竭力,不避艰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愚蠢的行为。孔子说的“邦无道则愚……其愚不可及也”,其实是对宁俞这种忠义之举的高度赞誉啊!
但后来人们只从字面上理解“愚不可及”,使它变成了一个贬义的成语,形容一个人极其蠢笨,愚蠢得别人都比不上。
所以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误会!成语的使用现在可以将错就错,但是对于宁氏的始祖,忠勇睿智的宁俞,我们不能以讹传讹,应该还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扩展阅读:
嵩山天蚨园之历史文化考证
嵩山最神秘的《天蚨园记》是商经?孝经?归隐图?
一本大嵩山少林寺旅游的百科全书(图文)
千年神话天蚨园,千古文人隐士梦
天蚨园国学堂拜师仪式大典
天蚨园研学课:学周易、观天象、察地理、探历史、辨人文、布兵阵
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中秋夜推广华夏文化大型汉服晚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星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国学堂揭牌仪式讲话
清华大学徐林旗教授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国学堂论坛会讲
清华大学等二十几所高校国学教授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游学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