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沙肆虐的毛素乌,如今已有64万亩森林,这两人功不可没
你见过面积比海南岛还大的沙漠吗?它就是毛乌素沙漠。
几千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后来却慢慢变为不毛之地。
如今,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沙漠的重生
毛乌素沙漠,一度是中国北方的生态伤疤,面积超过海南岛,如今却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漫天黄沙,烈日炎炎。
然而,今天,当你走进这片沙漠,会惊讶地发现,树木林立,水草丰茂,生机勃勃。
在这片“绿色长城”下漫步,恐怕很难想象它曾是一片不毛之地...
毛乌素沙漠,这片位于陕西与内蒙古交界处的土地,曾经是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乐园,水草丰美,牛羊成群。
汉武帝时期,这里更是成为了帝国的粮仓,大片的农田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延伸,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一派繁荣景象。
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过度的垦荒和战乱导致了这片绿洲的衰落。
沙漠化逐渐侵蚀了这片土地,昔日的繁荣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黄沙和肆虐的沙尘暴。
大批居民无奈离开,曾经热闹的村落变得荒凉寂静,毛乌素的光辉不再。
据史料记载,毛乌素沙漠的形成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从汉武帝时期的垦荒,到明清时期的“垦荒兴边”政策,每一次的人类活动都在无声中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
到了20世纪中叶,毛乌素已经成为了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生态环境极度脆弱。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这片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政府决定不再袖手旁观。
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革命在这里展开,人们开始与沙漠作斗争,誓言要将这片沙海变回绿洲。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毛乌素沙漠的面貌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树木被种下,河流被恢复,生态逐渐恢复,毛乌素再次焕发出了生机。
曾经风沙肆虐的无人区,如今又重新披上了绿装,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二、治沙英雄的誓言
毛乌素沙漠,一度是生命的禁区,黄沙漫天,希望渺茫。
如今,郁郁葱葱的树林早已覆盖了昔日沙丘,清澈河流倒映着蓝天...
这一切的改变,都要归功于那些不畏艰难、勇于挑战自然的治沙英雄。
他们究竟是如何从沙海中夺回这生命绿洲的?
毛乌素沙漠的绿化之路,是一段充满艰辛与坚持的历史,凝聚着一代代人的心血。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一群陕西姑娘,她们剪去了长发,换上了坚韧的盔甲,组成了女子民兵治沙连。
在那个风沙漫天的年代,她们不畏艰难,一次又一次地在沙海中种下希望的种子,尽管屡遭失败,但她们从未放弃,每一次倒下都是向着胜利更进一步的尝试。
岁月流转,石光银,这个曾在沙尘暴中迷失方向的孩子,长大后没有选择逃离这片沙漠,而是选择了直面挑战。
在石光银的记忆中,童年的毛乌素沙漠是这样的:狂风卷着黄沙遮天蔽日,沙尘侵袭加上干旱缺水,连一棵树木都难以存活。
为了战胜这一切,他毅然走出家乡,踏上了求学之路。
他四处奔波,学习先进的治沙技术,掌握科学的生态恢复方法。
1984年,石光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创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民治沙公司。
从最初的7户贫困户开始,他带领着村民们,一锹一锹地挖,一桶一桶地浇,终于将5000亩的荒漠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光银的治沙事业逐渐扩大,从3000亩到25万亩,他的足迹遍布毛乌素的每一个角落。
他和他的团队在沙地上划出格子,围起栅栏,用科学的方法缓解风沙的侵袭,让沙地得以喘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沙地上逐渐长出了植被,风沙得到了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然而,命运又在2008年给了石光银致命一击——他的儿子为了运送树苗,在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身亡。
但石光银并未就此放弃,而是让孙子接过这份康庄大业,一代一代人接力而战。
如今,他们已经用汗水浇灌出了占地61万亩的绿色家园。
一代人的努力,为后来者铺平了道路。
与石光银一样,上世纪80年代,殷玉珍——一个沙乌素的普通农家女,和丈夫共同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卖掉家中唯一的羊,购买600株树苗,在沙漠中种树。
在那个连生存都成问题的年代,这样的行为在当地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然而,夫妻俩没有被质疑和困难所吓倒,开始了艰难的植树之路。
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条件的恶劣,还有周围人的不理解和嘲笑。
但他们没有放弃,即使在遭遇沙尘暴摧毁树苗后,他们依然坚持重新种植。
殷玉珍的坚持和勇气,最终得到了回报。
经过10余载坚持,殷玉珍夫妇在荒芜沙地上种出了3万亩郁郁葱葱的树林,沙漠开始退却,绿洲渐现,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殷玉珍的名字也传遍了中国,被誉为“治沙女英雄”。
数十年如一日,毛乌素沙漠的绿化工程不断接力。
从女子民兵治沙连的陕西姑娘,到石光银的农民治沙公司,再到殷玉珍的个人奋斗,毛乌素沙漠的绿化之路是一代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他们的事迹,如同一颗颗绿色的种子,播撒在沙漠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今天的茂密森林。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改变自然的斗争中来。
毛乌素沙漠作为中国第一个可能将会消失的沙漠,如今80%的沙地已经变成了绿洲,而这个原来面积比海南岛还大的沙漠,从风沙肆虐到生机盎然,这片土地上的绿洲能否永续?在生态与经济的拉锯战中,又该如何抉择呢?
三、沙漠绿洲的未来
如今的毛乌素沙漠,已经覆盖上了63万亩的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41%,成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这片曾经风沙肆虐的土地,已经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
毛乌素沙漠的绿化工程,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让曾经被迫离开家园的居民们重拾了生活的希望。
随着绿洲的扩张,毛乌素沙漠的居民们也找到了新的生计。
他们在这里种植树木,发展农业,建立起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
孩子们在绿荫下嬉戏,老人们在树荫下悠闲地聊天,一片片曾经的沙丘现在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片曾经的沙海,现在成为了绿色经济的沃土,为居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样的幸福生活,是多年前他们不敢想象的。
此外,毛乌素沙漠的绿化对于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年减少的4亿吨黄河输沙量,有效减轻了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保护了农田和城市免受沙尘暴的侵袭。
这样的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也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联合国对此高度赞赏,认为这是人类战胜大自然的伟大实践。
随着生态恢复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沙漠将成为一个生态多样性的宝库,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毛乌素沙漠的故事,是关于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关于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
在这片即将消失的沙漠面前,我们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责任。
让我们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绿色奇迹,继续在生态保护的道路上不懈努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
参考资料
农夫.殷玉珍毕生精力为治沙[J].绿色中国,2017,(17):54-57+1.殷玉珍 毕生精力为治沙 -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