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非命的军阀枭雄-徐树铮
徐树铮,1880年11月11日生于江苏萧县(今属安徽),12岁中秀才,被誉为“神童”。
1901年,他向山东巡抚袁世凯上书,企图弃文就武,但没有成功。却结识了段祺瑞,成为他的亲信。1905年,徐树铮保送进日本士官学校,两年后毕业回国,担任参谋和总参谋。
他为了回报段祺瑞的知遇之恩,办报办校,吹捧段祺瑞及其政治主张。他在段祺瑞内阁中担任国务院秘书长、陆军部次长、西北筹边使等职务。
徐树铮被称为段祺瑞的“灵魂”和“小扇子军师”,在许多重大决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压制黎元洪、排斥冯国璋、引导奉军入关、勾结日本帝国主义等,他还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但他对待各省督军和北洋军队的师旅玩弄权术,引起了不满和恨意,尤其是冯玉祥和陆建章等人。
1914年4月,陆建章奉命“剿办”白朗,率冯部进入陕西。陆建章任陕西督军后,升冯玉祥为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短短两三年时间,冯玉祥由一个哨长升到旅长,升迁如此迅速,除了练兵有成绩外,主要是与陆建章有姻亲关系。
冯玉祥的军事集团也是由此发迹的,所以说冯玉祥的发迹与陆建章有密切关系。在陆建章之前,冯玉祥还受到段祺瑞的赏识,当时段祺瑞任第六镇统制,陆建章任协统,冯玉祥任哨长。但陆建章与冯国璋关系密切,逐渐成为直系大将。
冯玉祥不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的人,他出身贫寒,秉性耿介,入伍后立志报国,最痛恨依靠外人发展实力。他认为作为一个军人就应该像个真正的军人,军人干政,国家决没有好出路。由于他有自己的见解,不肯顺从徐树铮,而冯玉祥的治军在当时北洋军阀中是出了名的,这引起了徐树铮的注意,他对冯玉祥进行了歧视和打击。
1915年5月,云南护国军起义,袁世凯命令陈宦督川、冯玉祥十六混成旅进入四川。冯玉祥并不想镇压护国军,而是寻求出路。他没有镇压护国军,反而迫使陈宦宣布四川独立,并将十六混成旅改为护国军第五师。
不久,袁世凯去世,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徐树铮任国务院秘书长、陆军部次长。徐树铮认为冯玉祥改变部队番号是大逆不道之举,他对冯玉祥进行了打压。徐树铮频施毒计,使陕西地方势力派陈树藩发动兵变,赶走陆建章,迫使陆建章狼狈逃走,从此陆建章失去了带兵的机会,只保留了“将军”称号。陆建章从此对徐树铮怀恨在心。
冯玉祥到达廊坊后,徐树铮和“皖系四大金刚”之一的傅良佐对他进行了种种阻挠。徐树铮还调动大军包围十六混成旅,官兵反对也没有结果。这时,陆建章来到廊坊,劝说官兵“只要努力不渝,冯一定有回任的机会。”冯玉祥并没有去正定府任职,而是赴北京西郊天台山休养。这笔账,冯玉祥也不能不算在徐树铮头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利用西欧各国忙于战争,企图独霸中国。段祺瑞与黎元洪意见不合,转让山东给日本以获取资金和军械,准备武力统一中国。黎段矛盾激化,徐树铮煽动张勋反黎。黎元洪被赶下台后,张勋复辟,但冯玉祥得知内幕后决定讨伐张勋。冯玉祥率领十六混成旅进攻,张勋的军队溃不成军,复辟丑剧结束。冯玉祥得知徐树铮策动复辟后,更加憎恶他们。
孙中山成立“护法”军政府,反对段祺瑞,冯玉祥南下增援,但被陆建章阻止。冯玉祥驻军浦口观望局势,虽然徐树铮急于进攻福建,但冯玉祥不理。段祺瑞集中兵力攻湘,冯玉祥援湘,但李纯不再支持他。冯玉祥离开江苏后,呼吁停战和平解决,但徐树铮怒下免职令。冯部官兵一心支持他,免职令无效。徐树铮随即调兵包围冯部,派曹银查办。
曹银以调解者的身份出现,一方面派孙岳劝说冯玉祥,一方面电请段祺瑞让冯玉祥“戴罪立功”。段祺瑞担心事态扩大,对他的统一政策不利,所以没有追究。
冯玉祥的通电打乱了段祺瑞、徐树铮的南进计划,也影响了皖系各省督军的情绪。徐树铮向段祺瑞提出“联奉打直”的计划,并勾结张作霖自任奉军副司令。为了对付主和派,徐树铮选择杀死陆建章。这使得直系将领、西南地方实力派以及与皖系关系密切的张作霖感到威胁。直、奉、西南派联合起来反对段祺瑞和徐树铮。徐树铮精心组织的西北边防军在直皖战争中失败,他就逃到了日本使馆。虽然他多次受到通缉,但因日本人的保护和段祺瑞的庇护而安然无事。
在北洋军阀历史上,像徐树铮这样颐指气使、卖国求荣、专擅独断、兴风作浪的人实在找不到第二个。当时的直奉两系包括皖系内部的一般督军、阁员都看不惯他的恶劣作风,各派人物与他都难以合作。然而对这一切,徐村铮全不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气焰冲天,与他结下公仇私怨的大有人在,想杀他的也数不胜数,这个机会在1925年12月终于被冯玉样的国民军偶然地捕捉到了。
1925年12月29日,鹿钟麟得知徐树铮在京事情结束,决定当天返回天津。因为杀徐树铮是冯玉祥的决定,鹿钟麟立刻将徐树铮离京赴津的消息告诉了冯玉祥。两个小时后,冯玉祥从张家口打电话命令鹿钟麟“处置徐树铮的办法,就是逮捕枪决!”这时徐树铮乘坐的专车已经离开北京,鹿钟麟急忙命令参谋处与丰台车站联系,丰台站报告说:“专车已经过了丰台,但京津线上火车很多,又遇到战事,行驶很慢,大约晚上10点左右才能到达廊坊。”
鹿钟麟又打电话向冯玉祥报告:“小徐一走,事情就会变得复杂,我命令张之江在廊坊执行。”冯玉祥命令鹿钟麟立刻传达这个命令,绝不能让这个坏家伙逃走。鹿钟麟立刻给张之江打电话,命令他在廊坊解决徐树铮。
张之江和黄忠汉在指挥部焦急地等待着车站的消息,内心非常不安,他们大口大口地抽烟,屋子里烟雾弥漫,张之江还不时地看着怀表。午夜12点,王子平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徐树铮被抓到了!”特务连的新兵于国栋请求张之江:“让我执行吧!”张之江点头同意。
此时已经是1925年12月30日凌晨,于国栋等人押着徐树铮走向车站旁边的偏僻地方,徐树铮意识到不妙,还没来得及回头,于国栋的枪声响了。徐树铮像一只死猪一样倒在地上,这个曾经在段祺瑞手下声名显赫、风云人物终于离开了人世。
鹿钟麟得知徐树铮被杀后,立即派人告诉陆承武,要他当晚赶到廊坊车站。陆承武连夜赶到廊坊,演了一出为父报仇的“戏剧”。第二天,京津各报都登载了陆承武替父报仇的新闻,实际上这是北京警备司令部早就准备好的新闻,目的是为了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这时,冯玉祥正准备去苏联参观学习,鹿钟麟和张之江不希望这件事闹大,给皖、奉、直三派以借口,因为奉、直两派正准备放下仇恨,重新和解,共同对付国民军。所以,后来民间传说徐树铮确实是陆承武所杀,这个传言就是从这里来的。而徐树铮真正的死因是在1960年,原冯玉祥部下吴锡祺写回忆录之后,人们才知道的。
对徐树铮之死,全国各界都拍手称快,这个卖国求荣、祸国殃民的家伙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而段祺瑞得知此消息后,却放声大哭,如丧考她,悲痛异常,悔恨当初没有竭力阻止徐树铮进京,不过他也知道徐树敌太多,对敌、我、友三方都不留情面致其死后人人唾骂,所以段祺瑞没有下令“抚恤”徐树铮,更谈不上“追查凶手”。国民军被迫撤离北京后,他才为徐树铮遗体购买了一口棺木,并亲自撰写了《陆军上将远威将军徐君神道碑》回顾自己与徐树铮的相知、相交,对徐树铮极尽褒扬。段临死前还嘱咐子孙每年在为自已摆供上香时,也要为徐树铮摆祭供牌位在阴间他们还要“联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