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眼”望远镜为何会凄凉落幕?曾经风光无限,如今断壁残垣
如今人们在提到中国天眼的时候,总是会说它就是凝视宇宙的“巨眼”,毕竟500公里的口径确实十分惊人。
但其实在中国天眼于2020年1月正式开放运行后的一段日子里,还有一只“巨眼”也同它一起凝视着宇宙,它就是阿雷西博望远镜。
中国天眼和阿雷西博望远镜曾一同凝望深空
如今,一代“天眼”阿雷西博望远镜凄凉落幕,曾经作为多个电影取景地,风光无限的地方,只剩下了断壁残垣。
那么,阿雷西博望远镜都有着怎样辉煌的历史?为何它会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难道美国未来都不需要大型射电望远镜了吗?
曾经风光无限的阿雷西博望远镜
如果我们将大型射电望远镜形容为人类观察宇宙深处的巨眼的话,在中国天眼诞生之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只“人造眼”,就是位于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远镜。
根据资料来看,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口径为305米,高度为498米,占地面积达到了480000平方米,英文全称为“Arecibo Observatory”。
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自建成之后,这里不仅是人们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的绝佳场所,还成为了旅游胜地。许多人不远万里,都想来看看这个“地球巨眼”到底长什么样。阿雷西博望远镜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设想大约出现于1958年。
如果大家对历史有所了解,就知道当时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显得十分焦灼,不仅军备、航天领域的竞争激烈,雷达通信科技也是双方关注的重点。由于美国在卫星发射方面已经落后于苏联,就急于找到另一个制高点,进行无线电通信革命。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收集大量无线电波,专心“聆听宇宙心跳”的阿雷西博望远镜便诞生了。它建成于1963年,在那一时代口径就已经轻松达到了305米,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建造历史,建成于1963年
事实上,305米还只是它的球面反射器盘,在这之上还悬吊着重量可达900吨的仪器平台,这个仪器可以根据观察目标的位置进行移动,确保聚焦到适合的接收点。
总的来说,阿雷西博望远镜不论是从规模还是科技含量来说,在那一时期都是顶级的存在。只有在中国天眼建成之后,它的锋芒才被有所掩藏,正因如此,它的情况也一直备受各国科学家和学者的关注。
阿雷西博望远镜一直备受关注
如果我们将2020年8月10日定为这个“一代巨眼”的陨落之日,那么它在过去50多年当中获得的成果还是非常多的。
比如它在运作的第二年,就帮助天文学家Gordon H. Pettengill的团队发现了水星的的自转周期,对其数据进行了纠错。
阿雷西博望远镜曾帮助天文学家纠正水星自转周期
此外还在1974年,帮助科学家Russell Alan Hulse和Joseph Hooton Taylor成功发现了脉冲双星系统,间接证明了重力波的存在。人们还在后续的探索当中,利用它发现了大量的小行星。
2022年10月,在阿雷西博望远镜已经陨落的两年以后,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者安妮·唯尔基还公布了他们科研小组,通过这个“一代天眼”雷达系统分析的191颗小行星的详细数据,发现这些小行星都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
阿雷西博望远镜收集了大量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信息
除了帮助人们观察到了更加“神秘的宇宙”以外,阿雷西博望远镜还具备发射信号的功能。
正因如此,上世纪热衷于寻找外星文明,并且十分渴望与之建立联系的科学家们,就曾利用它来向宇宙发射“电报”。
1974年,人们在发现脉冲双星系统的同时,决定向宇宙中的M13球状星团发送一份简讯,希望能够以此向居住在那里的外星文明,展示在遥远的距离外,还存在人类文明这件事情。
人们曾使用阿雷西博望远镜向宇宙发送简讯
参与设计该信息的人有提出著名德雷克方程的德雷克,以及要求旅行者一号回望地球,并拍下图片“暗淡蓝点”的与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为了在小小的简讯中放入更多的信息,而且试图让对方看懂,他们使用了二进位的方式进行排列。
这个简讯当中涉及多个内容,比如人类DNA组成的元素、DNA的双螺旋结构、人类外形、所处太阳系的基本情况,以及发送讯息的“阿雷西博望远镜”的样子。
这条简讯当中包含多个内容
当然,通过以上关于阿雷西博望远镜的过往故事就能看出,这个望远镜曾备受人们期待,也为人类科学的进步带来了一定的助力。
可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它,怎么会落到后来那种悲惨的境地呢?
为何会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
事实上,作为一个科学设备,它的年龄确实已经很大了。
要知道,阿雷西博望远镜并不是被放在“玻璃房内”的那种望远镜,从开始建设的时候它就一直暴露在室外,接受各种天气的洗礼。
阿雷西博望远镜一直暴露在室外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人们费尽心思地去维护修缮,苍老的它依旧在飓风、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显得摇摇欲坠。比如在2017年,位于顶端接收器上的天线就曾被吹落,落到反射面上砸出了一个大坑。
到了2020年的8月和11月,又有缆绳损毁,整体结构变得愈加不稳定。在那时,人们评估了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修复的可能性,决定让其退役,准备在日后安排拆除。
可是很显然,还未等到“正式退休”的日子到来,阿雷西博望远镜就已经撑不住了。
在2020年的12月1日,上面巨大的接收器坍塌,重重的砸向了反射面板,用这样“暴力”的形式昭示自己已经死亡。
接收器坍塌的瞬间
对于这个结局,人们不免有些唏嘘,但是放在现实当中,却也实属正常,或者说在工作人员们的意料之中。因为根据资料来看,阿雷西博望远镜的维护经费一年比一年少,这就意味着它在后期根本没有得到较好的维护。
再加上设备老化、天气变化的一些影响,阿雷西博望远镜的陨落其实是迟早的,只不过在人们准备将其有序拆除,希望让其用于教育或者其他科学用途之前,就直接“毁坏”这件事确实出人意料。
对此,诸多的天文学家都感到十分可惜。
阿雷西博望远镜的陨落使许多人感到可惜
那么,阿雷西博望远镜陨落之后,美国就不再需要大型射电望远镜进行观测了吗?是否存在替代品?
美国不需要大型的射电望远镜了吗?
显然是有的,世界的射电天文观测不会因阿雷西博的“死亡”而终止。
美国很早就在新墨西哥州建立了VLA(甚大天线阵列),以此来替代阿雷西博望远镜实施某些观测任务。
美国新墨西哥州的VLA会接替阿雷西博望远镜的部分工作
再加上口径可达500米的中国天眼已经在2020年投入运行,并在后续开放了使用权限,这就使得人们不会陷入没有望远镜可用的境地。
除此之外,美国并未表示不再建设这样大的射电望远镜,只不过建设地址不在地球上了,而是在月球背面,他们将该项目称为月球环形山射电望远镜项目,该射电望远镜简称为LCRT。
月球环形山射电望远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