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美贸易战再升级:关税博弈与全球供应链震荡
**日期:2025年3月7日**
最新动态:双方加码关税与反制措施
2025年2月,中美贸易战硝烟再起。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10%~15%关税,并将美国PVH集团、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一反制措施被解读为对美国此前全面加税的回应。而美国方面,随着特朗普在2024年总统大选中胜出并重返白宫,其竞选承诺逐步落地:计划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并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特朗普声称此举旨在“夺回被中国抢走的就业机会”,但分析人士认为,这或导致中美贸易规模进一步萎缩。
背景与动因:从“竞赢”执念到结构性矛盾
中美贸易摩擦自2025年特朗普首次对华加征关税以来持续发酵。2025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定义为“决定性十年的主要竞争对手”,加剧了对华遏制政策。2025年,美国贸易逆差较2025年增长约50%,而中国外贸规模同期上升逾50%,内需贡献率近70%。这一经济对比强化了美国的“零和思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陶坚指出,美国对“竞赢中国”的执念已演变为“打压遏制”的实际行动,例如在台湾问题、半导体技术封锁等领域持续施压。
经济影响: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
- **贸易数据波动**:2025年中美贸易额下降13%,但中国对美顺差仍高达3361亿美元。美国试图通过“渐进式脱钩”减少对华依赖,但中国制造业的不可替代性延缓了这一进程。
- **企业策略调整**:研究显示,美国关税促使部分中国企业通过“关税跳跃”方式在美投资设厂,或转向政治关系友好的第三国。然而,国企因政策支持仍保持较高对外投资意愿,重点布局战略资源领域。
- **全球连锁反应**:美国“友岸外包”政策推动盟友构建弹性供应链,但多国因担忧美国单边主义,转而深化与华合作。例如,东盟、拉美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扩大对华经贸往来。
官方立场与反制策略
中国商务部在3月6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态:“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援引古语“敬人者,人亦敬之”,强调中方将坚决反制美方单边霸凌行径,同时呼吁以“高度确定性应对美方不确定性”。
未来展望:脱钩风险与合作的必要性
- **脱钩可能性**:若特朗普政府落实全面脱钩政策,中美或面临断交风险。但短期内,两国经济互补性仍为贸易韧性提供支撑。例如,美国半导体企业台积电近期宣布追加千亿美元对美投资,凸显产业链深度交织的现实。
- **国际合作需求**:陶坚等学者强调,中美冲突将导致“全球性灾难”,而合作可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中国通过扩大内需、推进“双循环”战略降低外部依赖,同时以多边机制对冲美国围堵。
结语
2025年的中美贸易战已超越单纯的经济博弈,成为国际秩序重塑的缩影。双方在关税、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的角力将持续考验全球供应链与多边贸易体系。如何在对抗中寻找合作空间,或将成为避免“双输”结局的关键。
(综合自中金在线、腾讯新闻、网易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