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有三件事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能对子女说,记住了
图/源自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两代人之间是血脉相连的骨肉之亲,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但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之间,也有一些话是不可以宣之于口的。语言是最无力而又最锋利的东西,在表达爱意的时候是如此苍白,但在伤害人的时候却又是如此的锋利。
有些话说出口之后所造成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人老了,有三件事情,就算烂在肚子里也不能和子女说,这才是真的有智慧。
一:对某一子女的偏爱
虽然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宝,但人心总是肉长的,并不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很难做到完全的不偏不倚,尤其是在子女众多的家庭中,父母难免会对其中的某个孩子有一些偏爱。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这些偏爱可能造成的只是一些子女之间的小矛盾,心里有一些疙瘩,无伤大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们思想的成熟,对于曾经的这些龃龉也可以释怀。
但是如果当父母老了,孩子们都已经成年,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此时父母依然还明确地表达出对某一子女的偏爱,这对于其他子女来说往往就是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不患寡而患不均,当子女明显地表达出对某一子女的偏爱时,其他子女心中多少都会有一些介意。
尤其是当子女们还负担着平等的赡养老人的义务时,这是子女的父母的偏心,就会让其他子女更加不平,甚至会觉得 自己对父母所付出的孝顺都毫无意义。
并不是所有表达出来的爱都可以有好的结果,爱一个子女可以放在心里。
二:对遗产的安排
中国人一向比较忌讳谈论死亡,所以很少有老人愿意在生前对财产作出明确的安排。
其实,这种对于死亡的避讳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死亡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每个人到最后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可以在自己意识还清醒的时候,对自己的财产做出一个合理的安排和分配,也是可以避免在自己身故之后给家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只是这样的安排应该做,但却不应该公之于众。尤其是千万不要在子女面前直接和他们说明对于自己的财产想要进行怎样的分配。
父母和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父母想要追求的是结果上的公平,某个子女生活比较困难,可能就会在财产的分配上多倾斜一些,而某个子女生活的比较好,可能在遗产的分配上相对就会少一些,这个都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片心。
但是子女很少能理解父母这样的想法,他们看重的是形式上的公平,他们会觉得父母没有把财产进行平均的分配,就是偏心,就是不公平。
如果老人不想在人生最后的阶段,生活中都是这些为了财产而引发的纠纷,闹得一地弟毛,那么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隐秘而妥善的安排好自己的财产,但是不要让子女知道。
三:干涉子女的生活
有些父母做了一辈子的上位者,对于子女的控制欲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他们总是希望子女可以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做事生活,至于子女本身的意愿,会完全被他们忽略不计。
其实,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地位是会变化的,在子女还小的时候父母是绝对的统治者,他们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子女丝毫不得反抗。
但是随着子女渐渐成熟,而父母逐渐老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地位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子女成了那个有能力决定自己生活的人,而父母这时还要依靠着子女的照顾。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却没有把心态转变过来,依然觉得自己是那个该站在统治地位有话语权的人,对子女的生活多加干涉,甚至指手画脚,这样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会变得很紧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该放手时就放手,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活阅历给孩子一些建议,但是最终要怎么生活还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不聋不哑,不做家翁,有时候你放手一些,反而会生活得更好。
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希望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够学会这门艺术,和子女和谐相处,安详地度过自己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