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11):人们都说“生子当如李亚子”,那么朱温的儿子如何呢
上篇说到了李存勖攻灭桀燕,咱们这篇接着说。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朱温总共当了6年皇帝,年号分别是开平(4年)、乾化(2年),而我们前篇说到李存勖灭燕的时间是在乾化四年。这个时间是对不上的,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朱温已经死了,他的继任者沿用了他的年号。
图片摘自网络
让我们把时间轴拉回到李存审放火的那个晚上。
朱温不是没打过败仗,从他早年投身于黄巢起义到代唐建梁,他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大仗、小仗、硬仗、恶仗他都打过,但是被李存审带着几百人放了一把火而输的这么窝囊,他还是头一次。
他除了感到无比的愤怒之外,更多的是羞愧。
本来年纪就大了,还生着病,这么一搞,朱温的身体更差了。
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5月初6,朱温带着残兵败将回到洛阳安心养病。或许是老天爷爷觉得朱温的戏都演完了,该让他谢幕了,所以他的病反而越来越重。
朱温怕死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谁都畏惧死亡,况且他是踩着无数的尸体才有今天的地位,因而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但是倘若他知道自己将且必将死去,相比于风烛残年的自己来说,没有什么会比这个国家的未来更为重要。
图片摘自网络
“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余孽更甚如此!吾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矣”
这段话反映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看得见的。李存勖从李克用手中握稳接力棒后,其势力便一发不可收拾:降服镇、定,攻克幽燕,假以时日势必会南下。李存勖确实是比他的老子强的多,也难搞的多。
第二个问题是潜在的,也是真正要了朱温的命的问题。
“我死,诸儿非彼敌也”
这句话明面上的意思是说:我死了,儿子们都不是李存勖的对手。而反过来说就是:我如果不死,李存勖是翻不了天的。正面反面都说明朱温的儿子不行。
我想这也是朱温一直没有确定储君人选的一个原因,因为他不确定究竟自己的哪个儿子能抵挡住李存勖。
图片摘自网络
那么朱温的儿子们是否真的如他所说,和李存勖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呢?或者说朱温有没有他认为合适的继任者呢?
翻开枯燥无味的文言史书,我们找寻到的事实真相并非如此。
接下来,我们要简略的介绍一下朱温的儿子们。
朱温共有7个亲生儿子,4个义子,当然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是打酱油的,咱们挑重点的说。
首先是长子朱友裕。
朱友裕,字端夫,生年不详,由于自幼善骑射,所以常年跟着他老爹打仗。朱友裕跟他老爹最大的不同就是性格方面。朱温弑杀,他善待军士;朱温暴躁,他性格宽和,总之就是“兄弟们,跟我上”,而不是“兄弟们,给我上”的那类人。正因为此,朱友裕在普通士兵中的地位很高。
最能体现朱友裕武力值的一段是早年随他父亲出征秦宗权的时候。当时李克用、朱温联手攻城,就在围城的时候秦军中一不知名小兵登上城墙大骂官军,身为另一路剿匪总司令的李克用立刻命手下精骑拉弓射箭,可是连射了好几人,就是射不着。
图片摘自网络
朱友裕没有那么强的表现欲,一直在下面猫着。
李克用简直是暴跳如雷,一个小兵都射不中,还打嘛仗?他扭头冲朱友裕努了努下巴,意思很明显:小子,你上。
既为了看朱温的笑话,也是试试朱温手下到底有何人。
朱友裕在得到父亲的示意后,轻舒猿臂将弓拉成满月,只见说时迟那时快,“噔”的一声,那人应弦倒地!
霎时间官军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李克用很惊诧,他没想到朱温手底下还有这等人物,并且还是他的儿子。我们知道年轻时的李克用是个战斗力极强而又狂的没边的人,饶是如此,他也对这位年纪轻轻的小将刮目相看。为了表达他的赞赏和敬佩,他送了朱友裕一副上等的弓箭,赠予武将良兵利器,算是很高的赞誉了。
要是我们以为朱友裕只是个人武力值高,那就大错特错了。
图片摘自网络
景福元年,朱温大举进攻徐帅时溥,兖帅朱瑾率郓、兖之众为其外援。朱友裕带领部队直接冲进早就列好阵型的援军中,大败朱瑾,使得援军直接撤出战斗!
而最让我佩服朱友裕的还是后面的事。
打了大胜仗的朱友裕并没有选择继续追击朱瑾,结果就因为这事被人告了黑状。告状的人是朱友恭(朱温义子),至于朱友恭是纯粹眼红还是认为真的应该追击朱瑾,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朱温收到了朱友恭的告状信十分生气,他下令让庞师古代替朱友裕的元帅之位,随后还要收拾朱友裕。
朱友裕很害怕,因为据坊间传闻,他的父亲要做掉自己!
方才还是功臣,现在就成了罪人。面对这瞬息万变的局势,朱友裕机智的——溜了。
废话,不溜干嘛?等死啊。你让我搞个兵变还是带兵回去找朱友恭理论什么的,那不是找死么?
当然朱友裕不是漫无目的的瞎溜,他带了几个骑兵一头扎进深山老林,然后历经千辛万苦的去打听一个人的下落。
这个人是他的亲大爷朱全昱。
图片摘自网络
朱友裕没有直接找他的父亲,也没有找父亲手底下那帮功臣宿将去为自己说情。他知道徐州这块地盘对父亲的重要性,现在节骨眼上出了这事,都是一帮大老粗,不一定说的清楚。而全天下能镇住他父亲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朱温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朱全昱,另一个就是朱温的发妻张惠。
朱友裕找到朱全昱后,又给张惠通气,通过这两个人他成功的化解了这次危机。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友裕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牢牢把握住事情本质的分析能力,该认真时认真(打仗),不该认真时就机灵点(杀身之祸)。
后来,朱温拿下李克用通往京城的纽带河中后,令朱友裕镇守河中及华州。一是为了牢牢扼住李克用的咽喉,二是为了看住李茂贞,不可谓之不器重。
再后来,朱友裕死了,死于疾病。朱温称帝后,赠封其为彬王。假若朱友裕活得长一点,我会对“生子当如李亚子”这句话持保留意见。
朱友裕的死直接导致朱温迟迟未立储君。因为在他看来,其他的几个儿子都比不上朱友裕,也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图片摘自网络
说完了老大,我们接着说老二朱友珪。
得益于某影视剧,朱友珪比他的哥哥名气大得多。
朱友珪,小字遥喜,其生身母亲是一名妓女,确切的说是一名军妓。如果放在某些言情小说题材中,这将会是一个风流浪漫的故事。放在我这,就是一部留守儿童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史。
早些年朱温初镇宣武巡视亳州的时候,估计是晚上睡不着想找点乐子。军队嘛,除了喝酒和女人,也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再加上朱温本来就好色,于是乎他睡了一名军妓。等到朱温视察完工作撤回大梁了,他并没有把这名军妓带回去,因为张惠的存在。
过了段时间,亳州传来消息:人生了,还是男孩!
朱温很高兴,从朱友珪的字就能显示出来,遥喜——隔老远就喜。从书上记载来看,朱友珪最后还是被他的父亲接到了大梁,但是那一年朱友珪具体几岁,他的母亲是生是死,他对父亲的感情如何以及他回到大梁后过的怎么样,我们都无从得知。
图片摘自网络
朱友珪长大后狡黠多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与他的童年成长环境息息相关。而关于朱友珪就先到这,他和他的异母弟弟朱友贞的对手戏还在后头。
说完亲儿子,我们要说一个有机会的养子,他就是朱友文。
朱友文,本名康勤,字德明,是朱温几个养子中最受宠爱的一个。朱友文本人没什么大的亮点也没什么大的过错,他自小长得漂亮,通音律,喜欢吟诗作赋,嗜酒而又怠政,可以说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藩王。
这么一看朱友文倒像是有几分文坛领袖的意味,与皇位隔八杆子都打不着。但是世事无常,想做皇帝的做不了,不想做皇帝的中了头等大奖。
今天就到这儿,下篇我们还原那个腥风血雨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