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丨当代“神农氏”-袁隆平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5月22日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爷爷
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的开创者,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今年年初,
91岁的他还坚持
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消除饥饿。
历经半个世纪的水稻研究,
袁隆平爷爷将梦的种子
撒向了更远的地方。
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
一个童真的梦,
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
让我们深切缅怀袁隆平爷爷,
并向他致敬!
袁隆平爷爷,
一路走好!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之耕耘奉献的人。袁隆平院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
我要向神农氏学习
袁隆平的童年,生活在一个战乱的年代。
他刚一岁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他六岁那年,为了躲避战火,父母带着他们几个兄弟,把家搬到了武汉附近的偏僻乡村。那些年,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
一个秋天的上午,母亲对孩子们说:“今儿天气好,我领你们出去转转!”
听母亲说要出去玩儿,袁隆平高兴地拍着手乐了起来:“是不是带我们去田野拾稻穗?”
母亲笑着说:“我会领你们去拾稻穗,之后,我还要带你们去看一个神秘的山洞。”
“什么山洞?”
“到那儿就知道了。”母亲的微笑也显得有些神秘。
拾完了稻穗,母亲带着几个孩子,沿着弯弯山路,来到了一个山洞前。
“咦?这个山洞好大哟!”
“看,洞口还站着个人呢!”
“哇,这是个泥塑的人,有鼻子有眼的,他是谁呀?”
袁隆平的母亲把一束稻穗恭敬地摆放在这个泥塑像前,给孩子们讲起了故事。
“这个山洞叫‘神农氏洞’,方圆百里非常有名,相传当年的神农氏就是出生这里。你们知道神农氏是谁吗?神农氏是咱们中国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很久以前,咱们人类都是靠打猎和采野果为生,还不会种庄稼呢,所以经常饿肚子。不懂医药知识,有了病,就只能听天由命。就是这个叫‘神农氏’的老祖先,尝百草,开医药之先河;创耕耘,教会了人们种粮食。所以,一直到现在,人们都在纪念他。”
“妈妈,我要向神农氏学习,让大家都能吃饱饭!”袁隆平坚定地说。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
高中毕业的袁隆平要考大学了,父母问他:“想上什么学校?”
“我要上农学院,像神农氏那样,让人们吃饱饭!”
杂交水稻终于成功了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当老师。袁隆平一边教书,一边做农业科研。
那些年,看着人们饿肚子的痛苦模样,袁隆平心里很难过。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水稻,让老百姓吃饱肚子!从此,他便下定决心培育杂交水稻,提高水稻产量。
在他之前,有些科学家认为水稻杂交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查阅了所有能找到的水稻资料,在试验田里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也经历了无数的失败。
有朋友劝他:“算了吧,别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袁隆平笑而不语,一转身又钻进了他的试验田里。
一天下午,袁隆平走进了试验田,猛然看见有一株稻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出众。
他拿出放大镜一看,原来,这是一株水稻变异株。袁隆平如获至宝,将它的种子收集起来进行试验。袁隆平经过多次试验,还是没能培育出高产水稻,但是,他没有放弃,依然和助手们一起到处搜寻野生水稻。
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成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突破口,他给这株水稻取名为“野败”。在反反复复的试验之后,袁隆平终于成功了。1973年,袁隆平宣布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三系,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成功的背后是袁隆平和团队辛勤的付出。为了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他们背着足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倒转好几天的火车,这样的经历在他看来就如同候鸟追着太阳。
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接受奖项时表示,杂交水稻还有很大潜力,他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之后,袁隆平带领团队继续开展水稻高产育种研究,不断刷新水稻亩产量,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2004年,中国超级稻育种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800千克;2014年,攻克每亩产量1000千克大关;2019年10月22日,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公开测产,其亩产量达到1046.3千克,是国内目前普通水稻产量的两倍。
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千克。袁隆平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正在造福全世界。因此,袁隆平被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
稻田“追梦人”
袁隆平在国际上获得很多的大奖,比如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墨西哥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
这样一个成绩卓越的人,应该休息享受一下吧,可袁隆平根本闲不住。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袁隆平常说的一句话,带着幽默,却也透出一股倔强的认真劲儿。
袁隆平几乎每天都去稻田,他有三件宝贝是不离身的:一个水杯、一袋馒头、一个放大镜。他常常连续几个小时在稻田里,渴了喝口水,饿了吃口馒头,还不时地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稻子的生长情况。
2019年9月,在北京接受了“共和国勋章”后,袁隆平对记者说,他有两个梦想:一个叫“禾下乘凉梦”,就是让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人们累了,可以躺在稻子下面聊天乘凉;另一个梦想,就是让杂交水稻造福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吃饱饭。
※ 部分信息来自新华社。正文原载于《少年时代》(中高段)2020年1、2月合刊,作者为董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