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泄露天机:做人越没城府,越容易被人利用!

老和尚泄露天机:做人越没城府,越容易被人利用!

佛教之戒定慧三学,以“慧”为核心、要旨。何为智慧?

佛说“智’,,谓知进守退;“慧”,谓知空无我。可见,“智’,、“慧”大不相同。

智,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而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

慧,则是一个内省过程:个体不断整合内在信息,从而通达般若空性,超越自我局限。

本文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梳理,重点阐述佛教智慧观的核心是“转识成智”。“转识成智”就是转舍有漏之八识,转得无漏之四智。唯识学强调常识的认知与真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众生的识以虚妄分别为主,去除虚妄分别,即是净智。

“转识成智”的关键在“转依”,“转依”智慧的方法是禅定,它由“止’,、“观”两部分组成,二者缺一不可。“止”,即注意力集中于观察及思维对象并达到稳定、专一且出现“身心轻安”的特殊意识状态。通过“止”的训练可全面提升个体的心理功能。“观”,指在“止”的基础上,对诸法事理展开“思择真实”。

不同于一般的思维,修“观”必须在“止”的基础上展开,同时必须在正知的引领下进行。最后,通过与西方心理学、以及儒道智慧观的比较,突现佛教智慧观的优势:

1、智慧的内涵完整一体。相较西方智慧观重“智’,、儒家智慧观的“王道仁义”和道教智慧观的“自然无为”,佛教智慧观的内涵更为完整。“四智”包括认知、情感、道德、动机等诸多因素。

2、智慧的道德性,将善作为终极的智慧。强调通过禅定生出慈悲心,当个体从一己视角转换至无限,即可达到没有任何排他险(亲与疏)、分别性(人与我)的至高道德境界,并产生强大殊胜的心智功能,故“同体大悲”亦为佛家之终极智慧。

3、智慧的“平衡”性。佛教不但要求个体“平衡”与环境的关系更好地生活,更重要的是“平衡”内心达到超越自我局限的目的。

4、智慧的可操作性强,程序丝毫不乱。佛教对“止观双运”转依智慧的阐述非常详细,《摩诃止观》、《大乘义章》等均有记载。总之,佛教智慧观讲述了一个由本能系统到实现自主自控动力系统的改造过程,智慧的本质是实现心理功能的良险转化及生命境界的提升。

相关推荐

​王鸥:十分性感又有韵味的灵动女神

52

王鸥:十分性感又有韵味的灵动女神 提起王鸥,人们会想到她那光彩夺目的荧屏形象以及她精湛细腻的表演艺术。身为现代影视艺术家,她的表演诠释着角色的灵魂,将鲜活的人物形象...

​正宗重庆《麻辣香锅》底料配方及制作

​正宗重庆《麻辣香锅》底料配方及制作

122

正宗重庆《麻辣香锅》底料配方及制作 大家好,我是@成小芽美食,应粉丝要求今天分享一下重庆麻辣香锅的底料制作 麻辣香锅出自重庆的干锅,重庆干锅分为麻辣味型和泡椒味型,各...

​美发行业的前途到底将如何

​美发行业的前途到底将如何

163

美发行业的前途到底将如何 我是一名美发从业者,也是一名职业培训老师,近期很多学生问我”老师,学美发到底有没有前途“我总是笑笑的回答到”前途把握在自己手里跟你从事什么...

​“法医秦明”推出系列图书第六部《偷窥者》

136

“法医秦明”推出系列图书第六部《偷窥者》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礼智 去年,网剧《法医秦明》的走红,也让小说原著作者秦明被观众熟悉。近日,“法医秦明”系列图书第六部《偷窥者》...

​古代科考中,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有什么区别?

57

古代科考中,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有什么区别?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句诗歌形象地说明了在我国古代,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 我国古代...

​1942那一年

140

1942那一年 194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仿佛穿越历史,拉着奶奶的手,去问奶奶:“奶奶,奶奶,1942到底怎么了?”奶奶摸摸我的头,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