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六校”你晓得不?看了它,你就知道这所学校有多牛了!
小编在以前的文章中,分别谈到“国防七校”、“兵工七子”等高等院校。那今天小编就问问你,知道“军工六校”指的是谁吗?
“军工六校”,通常就是指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改制分建的六所院校。即: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女兵方阵
这六所院校,哪一个在业内不是赫赫有名?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哈军工精神,真可谓“一个军工倒下去,六个军工站起来”。不仅如此,哈军工的血脉(部分专业和教师)还流入了西北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哈军工精神也渗透于这些高校之中。
陈赓及哈军工
OK,那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所神奇的大学吧—哈军工。该校于1952年开始筹建,1953年4月25日基建破土动工,9月1日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这在当时的新中国也算神速了吧。大家应该知道,当时我国正在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说这所大学诞生于隆隆炮火之中,怕一点不为过。1955 年该校初具规模,设有五个系和一个预科:一系空军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预科( 1960 年又增设防化系)。 1959 年中央军委决定将学院培养目标改为研究、设计、制造方面的军事工程师,实施尖端专业集中,常规专业分散的方针。
1959年军委决定改变军工培养目标,由维护、使用改为研究设计。学院从1960年开始分建与扩建:将炮兵、装甲兵、工兵的常规专业和刚刚新建的防化兵工程系调出,交给有关兵种,扩建为单独的兵种工程技术学院,形成今天的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国防工程学院(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一部分)和防化兵指挥工程学院;将空军工程系中的有关专业和海军工程系中有关专业合并,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高一级的军种工程技术院校(形成后来的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的一部分);保留空军、海军工程系中的尖端专业和1959年2月新建的导弹工程系;将附属于海军工程系的核动力装置科扩大为原子工程系;将空军、海军、炮兵3个工程系中的雷达、无线电专业集中,扩建为电子工程系。
1966年哈军工被迫转业改制,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院系进行调整,改建和新建火箭工程系、计算机系。
1970年,学校再次分建:
1、导弹工程系(1966年改建为火箭工程系)、电子工程系、1966年新建的计算机系以及基础课部和院机关划归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归广州军区领导,197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海军工程系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拟迁武汉,后留原址组建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并形成了学校“三海一核”(即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的办学特色。(原子工程系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迁往重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关专业合并组建重庆工业大学,办学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办成,双方教师均回到哈尔滨各自学校,自此,原子系与海军系及导弹系战术导弹分部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空军工程系划归第三机械工业部,迁往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风洞实验室改为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的一个研究所,现为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3、由炮兵工程系为基础组建了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在哈工程落成的溯源石
4、由装甲兵工程系为基础组建了装甲兵工程学院;
5、 由工程兵工程系为基础组建了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6、由原子化学防护系为基础组建了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哈军工办学17年,直接培养了13期共计约1.6万名高级国防科技人才。迄今为止,上述“军工六校”培养的高级国防人才大概30倍甚至50倍于此,加上其他与哈军工有血脉关系的许多高校,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培养的高级人才,恐不下百万之众。当时,哈军工的分数线曾高过清华、北大,许多高干子弟或优秀人才都以能到哈军工就读为荣。据不完全统计,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哈军工(含军工六校)走出了10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200多位将军、29位两院院士。因此,有人说,哈军工是中国第二个黄埔军校!
呵呵,话已至此,说它牛校应算是名副其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