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 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是中国对世界金融的历史贡献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人文经济学堂
交子,近代金融文明的启蒙
王巍
人文经济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北宋交子的官方发行(1024年)标志着长期在民间流通的信用票据得到了政府的加持,从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是中国金融业对全球同行的重大创新和历史贡献,也得到国际学界的共识。600年后,瑞典才发行了欧洲第一张纸币(1661年),而最终主导欧美纸币制度的英格兰银行更是迟来者(1694年)。
近年来,中国学界对交子的研究成果迭出,包括交子的缘起、交子的功能与周转、对宋代以来的经济影响、对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等,非常丰富翔实,超越了曾长期掌握交子研究话语权的日本和其他海外学界。2023年3月,中国钱币学会在成都专门举办了纪念纸币诞生1000年的学术会议,达成关于交子的“四点共识” ,更是一次意义重要的专业论坛。自2019年以来,金融博物馆与中国钱币博物馆联合主办了5次交子学术论坛,在成都成华区天府四川金融博物馆立了大宋交子碑(2020年),牵头推动了由16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的交子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会提案。同时也委托两位青年学者王申和王喆伟主笔向大众介绍交子的专著。
利用作序的机会,我简要分享几点看法。
第一,交子创始于中国北宋,陆续影响了全球各地纸币的产生,是中国对全球金融业的历史贡献。交子在北宋的益州(今成都)首次发行(1024年),到南宋改为会子、关子或钱引(1160年),金朝仿效发行了金钞(1154年),元朝又继续印制中统钞(1262年),明朝又发行了大明宝钞(1375年)。特别是,在元朝统治期间,蒙古、印度、日本等地区也都陆续发行了当地纸币,之后经马可·波罗等旅行家的推介,欧洲开始发行纸币。目前的全球金融格局是基于地理大发现以来,欧美两大交易体系互相交融与巩固而形成的。纸币的观念和实践源于中国,与阿拉伯数字、非洲咖啡、拉美白银对西方的影响一样,都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而深远的贡献,厥功至伟。
第二,交子300年的兴衰演变,涵盖了几乎所有近代金融与经济文明的核心要素,交子可以称为近代货币与金融的基因。交子首先在民间被广泛接受,16家成都当地富商的商业票据可以彼此背书转让,私交子体现了纸币和信用在市场交易中不可或缺的地位。1024年政府接管并发行官交子后,政府的权威和准备金制度奠定了纸币作为法币的地位。政府通过交子发行、兑付和更新等手段激励商业、经济活动和实现军事与政治目标,卓有成效,形成了货币政策的雏形。当然,无节制地滥发纸币也导致了未来恶性通货膨胀的爆发。交子与会子、钱引以及金元明清几朝各种纸币之间的参照与承继,对欧洲纸币的启蒙等,都体现了纸币的普世价值和代际价值。可以说,近代甚至当代货币与金融的重要观念、现象与实践都可以在交子演化历史上寻得踪迹与根源。
第三,交子(纸币)是金属币与数字币的承上启下核心阶段,是1000多年人类文明的要素工具。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支付工具产生,可以大体地描述为:农业社会基本是采用金银铜铁等金属作为货币的材质,商业与工业社会开始广泛运营纸币和信用工具,而我们当下的信息与智能社会将以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作为主流工具。不同的支付工具和提供服务的专业机构与交易市场,形成了不同的金融生态。研究交子金融生态,对理解和创新数字金融生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金融是术,也是道,更是文明要素。人类社会从部落交易开始,支付工具始终是完成交易和建立长期信任的核心手段。从贝壳、金银到纸币和数字货币,都是温情脉脉的文明面纱背后实实在在的商业制度安排,金融是工具的同时,也是驱动交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更是巩固、充实和提升社会文明内涵的保证。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货币与金融都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文明要素。发现和发掘交子,就是发现和发掘现代金融和文明史。
交子是中国金融和全球金融的重要里程碑,发掘金融文明文化遗产,就是梳理民族理性与建立文化自信,对中国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意义重大。期待未来学者和业者做出更大的贡献。
《交子:世界金融史的中国贡献》
交子诞生1000周年巨献
科普启蒙交子诞生、流通、泯灭的历史过程,以及中华文明在世界金融史上的独特智慧和特殊贡献
彰显金融强国的民族自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图书基本信息:
作者:金博文化 出品
王申 王喆伟 著
页数:276
定价:69
上市时间:2024年1月
作者简介:
金博文化于2010 年成立,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通过创建金融文化地标、丰富金融生态、赋能金融资源和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为社会公众、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提供专业的综合运营服务。参与创建并运营了13家分布于不同城市的公益性金融博物馆。举办了30多场金融主题展览,巡展了20多座城市。参与主办了北京、上海、天津、苏州和成都等多个城市的金融主题博览会。与政府和全国性协会合作,在并购、基金、金融启蒙等领域创建了多个在业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年会和几百场“金融大讲堂”“读书会”“江湖沙龙”“下午茶”“博物馆恳谈会”等活动。与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在各地创建了近十家得到监管机构认证的投资者教育基地,同时与相关学院、协会合作,在并购、金融科技与红色金融培训领域推动职业教育培训。
王申,金融博物馆特邀作者,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9—201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先后取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宋辽西夏金史研究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财政史、货币史。
王喆伟,金融博物馆特邀作者,硕士,毕业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博物馆策展专业。参与策划组织金融博物馆的多场金融主题展览,并进行相关方面的选题研究。
内容介绍:
北宋初年,随着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金属铸币不便使用,成都的富民十六户创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此后,交子经历了由私营到官营,由川蜀一地通行到跨区域流通和发行的过程,成为两宋财政的重要手段和货币金融工具。本书梳理了宋代交子的产生背景、创立经历、由私营到官营的过程,讲述了朝廷发行交子纾解财政困境,由于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的过程,以及交子对后世元、明、清等朝纸币发行流通所产生的重要借鉴意义。作者爬梳史料,索隐钩沉,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宋代纸币从创新发明到发行流通再到泛滥失信的历史画卷。作为一部金融启蒙读物,本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启迪读者读史鉴今,既为堪比四大发明的金融创新而骄傲,又警惕金融工具的滥用和货币超发的危害。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金融、货币史研究著作。作者爬梳史料,索隐钩沉,探讨了交子的诞生、流通、发行、运营、政策调整、对财政的影响,以及随着南宋政权灭亡、通货膨胀而失效的过程。对交子的系统性研究,有助于启迪读者读史鉴今,既展现中国对世界货币体系从金属载体走向纸币载体转型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影响力,以及世界金融史上中华文明的独特智慧和特殊贡献,又提醒我们警惕金融工具的滥用和货币超发的危害。本书既是一部优秀的金融文化科普作品,也是大众了解交子的首选读物。
1.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千百年来,纸币的发明和使用,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一样,在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交子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交子的创始陆续影响了全球各地纸币的产生,是中国金融和全球金融的重要里程碑。本书体现了中华文明在世界金融制度的创制与运行上的独特贡献,以及在世界货币史上的重要意义。对于彰显金融强国的民族自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2.重要年份的纪念出版物,近年来大众对交子的关注度日益凸显,填补市场空白。
2024年是北宋交子发行和流通1000周年。金融博物馆与中国钱币博物馆在成都成华区天府四川金融博物馆矗立了大宋交子碑,牵头推动了由16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的交子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会提案,并将公历1024年1月12日定为“交子”诞生日。本书对交子的缘起、功能与周转,对宋代以来的经济影响、对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等介绍的非常详细全面,是大众了解交子的首选读物。
3.可读性较强,专业历史知识+趣味故事,好学又好读。
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较强,历史钩沉与解读相得益彰,理据扎实,文字逻辑严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较好的文化普及性,是一部优秀的金融文化普及作品。
重磅推荐:
交子之所以伟大、重要,是因为它开启了人类货币史上纸币作为信用货币的伟大试验。交子所遇到的问题和制度建设,在人类信用货币史上有共性,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对货币政策和币值稳定措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易纲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
纸币是我国宋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千百年来,纸币的流通和使用在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纸币,就不会有现代发达的货币金融体系,也不可能有现代繁荣的世界经济。在纸币诞生一千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把这一伟大发明的重要意义告诉给世人。
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 周卫荣
交子的光荣有三,一是吾土吾民至为珍贵的金融首创精神,二是货币信用体系的法理性和技术性完善,三是致力于经济演进和民生改善的思想。
金融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思想史与宋史专家 金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