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石岛(1)·来自石头的记忆
石岛位于胶东半岛东南,因“背山靠海,遍地皆石”而得名。石岛镇形成于明末清初,历经300多年,一直是胶东半岛东部的重要码头。1945年石岛建立特区,1946年升级为石岛市,是解放初期山东省十五个市级建制之一,1956年划归荣成县。
如今的石岛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渔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石岛新港,海草房、石头楼和新鲜海味是石岛的旅游名片。
河蚌绘·石岛景点手绘图
景点:
石头楼、石岛港、天后宫、槎山、赤山、大鱼岛、镆铘岛灯塔、南洼村海草房
石头楼·来自于石头的记忆
石头楼是石岛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从石岛得名之日,石头楼就伴随着这个海滨小镇一同成长,成为最直观的地名注脚。这些石头楼矮的两层,高的四五层,建造材料都来自附近山上,著名的“石岛红”大理石就出自这里。
石岛现存最早的石头楼是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的天后宫,这是一座三进的庙堂式建筑,座北朝南,墙壁都由石块砌成,如今依然矗立在城区中心。
石岛天后宫
天后宫在我国沿海地区极为常见,供奉的是北宋年间福建莆田女子林默,28岁时林默在一次海上救援中不幸遇难,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她,将她尊为海神娘娘,庇护一方。
石岛天后宫的山门和后罩楼都为石砌,是石岛现存最早的石头楼建筑。
清代中后期,随着石岛的开埠,码头逐渐繁荣,一些富户的石头小楼也在众多的民房中拔地而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石岛石头楼的建设高潮,建造石头楼的大都是一些机关单位、百货中心、职工宿舍等。由于当地石头价格便宜,从附近山上可以就地取材,既可以节约成本,又独具特色。
大鱼岛石头楼,原为渔场宿舍和办公楼,现在改成家家悦超市。
大鱼岛村石头楼,两栋楼造型基本相同,山字立面为七十年代经典款。
当年的主要运输工具是加固型的小推车,一辆能推一千多斤,因为用材多,一些路途较远的村庄也有用牛车、马车将石头运到石岛。那时没有塔吊,建楼全凭人工搬运。每块石头最少也有100多斤,工匠们就是凭着力气一层层将石块垒砌起来。
永安北路石头楼,原为石岛陆军办公楼,气势雄伟,体量庞大,如今改为如家酒店。
建石头楼要用那种四四方方,有棱有角的石头,一般长度在50厘米左右,宽度30厘米左右,厚度在10厘米左右,特殊要求的石块一般用来做台阶、门窗横档,这类石块长度一般都在1.5米至2米之间。那些无规则、无棱角的石头,被称为“乱石”,用来砌地基。
永安南路二层石头楼,原为石岛卫生院,现改作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
石头不像砖那样有统一的规格尺寸,大小不一的石头在施工中很容易引起偏差。工匠们总是事先预算出每个楼垛所用的石块数,然后用木尺量出石块的长度,用瓦锤对石块进行打磨,保证了每个楼垛每排石块都是一样多,大小近似,显得美观规范。垒砌楼房时,每块石头都要砌得横平竖直,每层石块都要与底下一层错开。每栋楼的砌筑风格不尽相同,有石块一字横摆的,有石块横摆几块再纵摆一块的……各种风格垒起的楼房外观也代表了那个年代流行的建筑样式。
黄海中路石头楼,原为荣成市水产局办公大楼,如今闲置,门前改作停车场。
这种外观没有任何雕饰的石头楼,因为墙体厚重,楼内冬暖夏凉,很受人们喜爱。不过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实心砖广泛采用后,石头楼的建筑热潮消退了。好在石头建筑坚固耐用,维护简单,几百年都不会坏,且不宜拆除。如今石岛共有石头楼近20栋,遍布在中心城区,这些楼单体巨大,形成了当地的独特景观。
石岛新华书店石头楼,造型较为原始,南侧二层,北侧一层,如今改作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