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水街,无可替代的南宁记忆
任何一个国际化的都市,都会有一条伟大的河流和一条古老的作为城市符号街道,支撑这个城市。而在南宁,水街就是这样一个符号,水街,已成为“南宁老底片,新都市客厅”,是“最南宁”的城市精神和生活样态的古街,堪称“城市孤本”“城邑标记”。
百年老街 城市底片
“落雨大,水浸街,阿妈带我买拖鞋。”这是源于水街的一首南宁旧日著名的歌谣,也是水街旧日的真实写照。然而,它远不是水街的全部。
据古籍记载:水街:“为上下水街,今名宣化街,属同右,上下线行街,至醒汉街。水街昔日因连接邕江,南宁人通过它来往邕江挑水买卖使用,街道一年四季都是湿漉漉的,因而得名水街。水街临江,而邕江上通百色,下达广州,四面八方的商贾都通过邕江水路进行商贸往来。
水街旧照
水街,是南宁的“商务之城”,“街市之雏”。
《管子·小匡》曰:“处商必就市井,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古代邕州,依水沿邕江而建,组成以东西走向的水街“为主轴和以南北走向上下线行街”等多支线街,纵横交错,因果相涌的“市井之制”,共同构建了邕州“三头九口七十二巷”的城邑格局,成为南宁最早的“街市之雏”。
南宁有幸:有邕江,有水街。
要读懂南宁,就要读懂邕江,读懂水街。
水街极具市民气质,堪称市民脊梁,如宽厚的老者,虽历经百年风雨沧桑,有些苍老却风骨犹存,默默地用平和的眼光迎接人们的评说,更接近“水”的本质。
水街是南宁的城市符号和城市杰作,成为南宁不可替代的历史记忆,使我们时时聆听尘封时光的浅唱低吟,审视今天的福祸得失。
水街故事 老者诉说
水街是南宁版的《清明上河图》。
站在水街里“惠民码头”超市前,看着正在被拆除的老旧大板房,在水街一带生活了50年的黄慧琴目睹的以及老人述说的水街记忆不断地在脑海中翻腾。
20世纪中叶,邕江河畔民生码头前,货船络绎不绝,挑夫们搬运着从船上卸下的木材、布匹和农副产品等,通过水街运往商铺,而同时又有大量的货物从水街运往民生码头的空船上。
由于临近码头,水街两旁一路的岭南骑楼风格的青砖瓦房,或是木板房都开设成了商铺,水街一带的石巷口、醒汉街、仁爱路、西关路等20条大小街巷也繁华起来,形成的区域曾是南宁的经济文化中心。
也因为这样,水街一带出现了南宁最早的私立学校、银号、文具行、烧腊作坊、戏院、经济行、会馆……至今在水街片区还可以寻得到粤东会馆、安徽会馆、新会书院、南宁商会旧址、两湖会馆、董达霆商住庭院等文物古迹。同时,人们可以在水街吃到50余种百年传承的南宁传统美食。因此,有古籍记载:“水街行人如潮,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菜肆酒楼,车水马龙,百业兴隆。”一派繁华祥瑞之气,宛如一幅南宁版的《清明上河图》。
百岁老人高勲自是世居水街最年长的居民之一。他见证了水街的百年变迁,他更是水街百年著名小吃“高记牛巴粉”的后世传人。
高勲自祖籍广西玉林,随父辈来南宁谋生,在水街的华光庙菜市经营“高记玉林牛巴粉”和生榨米粉,按家族中排行,人称“高记二十四哥”,在水街一带远近闻名。他们家族制作的牛巴粉奇味秘方祖上真传,因味道鲜美、用料讲究、价格公道,遂成水街百年名小吃。另据他回忆,旧日,在华光庙菜市,蔬菜交易是不用当场付现金的。菜贩把菜放置菜市,顾客只把菜头摘下留在菜篮中,次日双方再按菜头数量结算,可见当时水街民风淳朴,诚信经营。
86岁的曾国才也是水街的老居民。他17岁随六伯爷从浦北来南宁水街打工。曾国才还记得打铁街是当年很著名的一条街道。一首著名的歌谣:“丁当响嘀特丁当哐,今年要娶个‘历剃王’(美女之意)”。曾国才住在昌明街当架子工(散工),每日二文钱,生活艰辛。在水街附近搭戏台,他做架子工,经常能看到当时的代表性邕剧《拦马过关》《李槐卖箭》等。
水街有“三头(大塘头、蟾蜍头等)、九口(石巷口、大坑口、二坑口等)、七十二巷(当刂狗巷、细花巷)”之称,成为南宁最早的“街市之雏,商务之城”。
吃在水街 咀嚼历史
南宁有“青山的肺,水街的胃”之说。
水街的果瓜小吃,可谓“五光十色”,大快朵颐。有“一月桃二月李三月糯四月花五月瓜”之说。小吃最著名的莫过于“玉林高记二十四哥”的牛巴粉,这是百岁老人高勲自祖传在当年华光庙菜市的“牛巴粉”,还有布行街的裹蒸粽、水街夜市的林四哥水圆、民生码头的“靓六绿豆粥”和加腩烧烤肉、博爱街的五色糯米饭等。
真可谓“吃在南宁,水街的胃”。
吃在水街,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能力。
百味小吃,百味人生。
如今在水街,最热销的不是“驰名商标”,也不是“麦当劳”和“肯德基”,而恰恰是南宁“本土特产”牛巴粉、老友粉、生榨粉、瓦缶掌饭、蕉叶糍、炒田螺、酸嘢、林林总总,可谓“五花八门”。南宁人对它们的钟爱,似乎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这些水街小吃,历史悠久,耐人寻味。
咀嚼历史,其乐融融。这在南宁,在水街,正在成为一种既怀旧,又现代的另类生活方式。
今日水街 延续记忆
水街片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气息、颇具特色的建筑形态和浓厚商业氛围,如同烙印深深地印在了许多“老南宁”的记忆中。
如今,走进水街,商铺依然繁华,小吃店里食客人来人往。不同的是,经过岁月的冲刷,当年的青砖瓦房已经难觅踪影。
如何保留水街的风韵和风骨,让文态和形态承载南宁文化遗产的精神灵魂和景观显现,让业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遗产情韵植入现代生活的消费理念,就如同作一篇“水街”的文章。
(综合南宁晚报、当代生活报、南国早报)
转自“南宁发布”微博,原文地址:https://c.quk.cc/3/z8/vdqfgqfbb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