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解,道德经第一章
今后有时间会从实修者的角度来解一下道德经,今天暂发第一章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句,先让我重新打标点符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何意?
道,也就是你们看到的这个道,是可以说,可以读出来的道,这个道,不是恒常不变的道,不是大道。
同样,这个可以写出来,说出来的名,不是最根本的名。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切能说出来,写出来的道都是虚假而多变的,不是最根本的,包括道德经开头出现的道。
所以老子后面有说:“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也就是说,道德经是让人明道的,但是,只有放下文字和语言上的道才能得到真正而大道。
若是一个人说道只是引经据典,那就是还没不明道,若明道,则处处有道,头头是道。
真正的大道,乃不可说,说即错!超出了语言以及思维能够想象的道,真正的明白了这个大道,也只是福至心灵,却无法言说。
而之所以老子还写了道德经,只是为了符合人居于有形的思维而已。
以有言无,以实言虚,只能意会,故而,修行讲究一个“悟”字!
再说说道德二字,很多人喜欢将两个字拆分,若真如此,便失去了此二字的本来面目。
道德,道之德!
先说说普通的道,很简单,就是每个人所选择的路,厨师,律师,教师,等等,都是自己的道,在自己的道上就要有此道之德,厨师做好菜,不用地沟油,律师打好官司,教师好好育人,这个就是一般的道之德。
此外,还有大道之德。
道德经全篇基本上都在讲这个不可说的大道之德。
若是明白了大道之德,修行也只是一句话:“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明白天道,顺天而为,即道也!佛家有句话:心是佛,行是佛,我即佛!一样的道理。
但首要条件就是要明白,大道之德是什么?什么又是佛心佛行?
若不明此,还谈佛论道,不过口头功夫,甚至堕入狂禅而不知。
九阴真经第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九阴真经并不是金庸写的,被借鉴而已!)
以及:佛说,放下,道说无为,或者自然,出离,无争,无我,和光同尘等等……说的都是大道之德,不过此不详解,因为道德经之后所有都是在说这个自然,无为。
随心而写,不拘格式,悟者是缘,得者自得!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名,简单理解即是名字,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但此处之名指的是事物存在之根本,万事万物皆有名,除了父母给我们取的名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这个名,叫做“人”,用人这个名来区别,来割裂!之外,还有猫,还有狗,都是名!
除了人之外,我们与猫,与狗,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叫做“动物!”
除了动物之外,还有植物……
动植物又共称“生物。”
一层层的往上推,最后会发现,一切都只是“存在”着!
如果非要用语言来解释这个“名”,也许只能叫做“定义”
如果没有任何“定义”,便没有文字,便没有语言,没有思维,便不再有人,不再有动物,植物,一个没有任何定义的世界是绝对的“不存在。”
我们用文字和语言来定义,但文字和语言本来也只是一种定义罢了。
无名,即无定义,即无一切,无名即“绝对”的无。
无名,天地之始!
天地是什么?清,上,天(阳) 浊,下,地(阴)
阴阳相对,亦相生!
没有天,何来地?没有上,哪来下?没有清,浊为何?
很多人质疑阴阳,谓玄学,谓迷信,而我只问一句:“能找出一张只有一页的纸吗?”
答案必然是:“找不出来!”
只要“存在”着,必然逃不开“阴阳”
阴阳,不只是概念,不只是定义,阴阳是一切存在的“根本!”
唯心也好,唯物也罢,从此层面来说,“心物不分!”
因为阴阳也是定义,而所谓定义,不过心动罢了,什么是“动?”
当有了动,必然有了相对的静,动,必然有动的幅度,或者叫做起伏,起伏便是阴阳,起为阳而伏为阴!
有了天,有了地,便有了名,而有名生于无名,所以,无中生有!
有名,万物之母!
简单说,就是有了定义,事物才得以发展,有名,才有了存在。
而一切的定义皆不离阴阳,所有的定义必然相对而存。
这一个过程,一句话概括,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无名的“状态”即是一,可称“无极。”二即阴阳!一上一下,相对而生!三可名三才,非是天地人,而是天人地,人于天地之间,分开天地,不过此处之人非人类,指代自我意识。
这个“自我意识”使劲立着,使天地难合,只因天地一合,即入“无我”,所以这个自我意识佛家叫做“我执。”
相由心生亦是此理。
因为“人”不断分别着阴阳,演化万物,因此万物皆不离阴阳。
这个过程有个故事已经说得明白。
盘古开天辟地!其中有寓,常人难知,心中无道,哪里有道?心中有道,处处是道。
有无同出异名,此处之无非绝对之无,乃与有相对之无,此有无亦是阴阳。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章说得有点多,因为这第一章已定下了道德经的整体“基调”,但依然无法用文字和语言完全说清楚,而听的人,看的人还是很难理解,因为以无言有,以实言虚,以有限说无限,终究勉强,说出来便已变了“模样。”
这也是为什么太多人将道学叫做“玄学”的缘故。
有限思维永远也理解不了什么是无限,就像人永远无法想象宇宙外面是什么,奇点又存在于哪里!
这一章中其实已经将实修的道理说得很清楚了。
三丰言:顺为凡而逆成仙,如何逆?
很简单,忘我!
只要天地之间的盘古忘我,天地自合,阴阳归一,归于无极,重得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