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国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美真实目的是什么?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轰炸。
1999年5月8日凌晨,整个贝尔格莱的市区陷入了一片火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对南联盟展开了惨无人道的空袭行动,同时对他国使领馆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在这次空袭行动之前,中国大使馆并未执行撤离,因此所有人都在大使馆里面焦急地等待着战事缓解一些。
可是就在这时,一颗炸弹却突然落入了大使馆的大楼内,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多名在大使馆内的中国记者被掩埋在废墟之下。
当时专门负责与中国进行沟通的南斯拉夫电信部部长,也是现在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他得知此事之后立刻前往大使馆。
但是展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副令人错愕的场面,整个大使馆已经倒塌,美国人使用一颗钻地炸弹,精准无误地命中了大使馆的楼顶,这样凄惨的景象让武契奇也终生难忘。
这场爆炸直接造成3人当场死亡,10多人受伤。
按照国际法,大使馆等同国家领土,美国行为无异于挑起战争。
在面对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指责时,美国竟然一句轻飘飘的说“误炸了”,就想蒙混过关,态度之猖狂令人咋舌。
一时间,无数国人手持横幅来到美国驻华大使馆门前示威,要求赔偿道歉。面对这一情况,我国政府并未报复反击,表现得相当冷静。
那么,为何遭遇袭击,我国没有立马反击?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考虑?
大使馆被炸:国民激愤!
1999年,北约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的协定,悍然发动了对南斯拉夫的空袭,南联盟也因此遭到了当时来自世界军事最强国的火力打击。
南联盟位于巴尔干半岛与中东交界处,还毗邻地中海,穿过海峡还能连接欧洲与非洲大陆,这样的位置注定其将会在地缘政治中成为必争之地。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此次行动是基于分裂南联盟的目的,所以急需要科索沃和南联盟分离开来,以便于北约能更好控制欧洲到巴尔干半岛的要塞。
虽然美国名义上只攻击南斯拉夫军事基地,但是仍然有许多无辜民众受到波及,各国因为不想被卷入其中,纷纷撤侨,只留少部分工作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而我国亦是如此,留在南斯拉夫的工作人员平时很少走出大使馆,原本以为这样就能保得他们平安,可谁曾想,意外还是发生了。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明确指出,攻击某国的大使馆就等同于攻击该国领土。
当天,中国政府紧急派遣专机携带药品和食物等慰问品抵达贝尔格莱德。
10日中午为牺牲的3名中国记者举办追悼会。会厅内外挤满前来悼念的中外友人,每个人脸上显得无比沉重。
更有一位10岁大的赛族小女孩高举“北约,我恨你们”的横幅,并走向灵柩前递上鲜花。
轰炸消息传出后,直接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与我国友好的国家直接对美国展开口诛笔伐。
我国国内更是爆发了规模盛大的侵占游行,原本准备出国留学的众多学子直接丢下书卷,喊出了“不考托,不考级,一心一意打美帝”的口号。
广大工农阶级人民更是做好了战斗准备。
几乎同一时刻,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省会高校学生陆续加入游行示威活动。更有甚者,直接包围了美国驻华大使馆,国人聚在大使馆外要讨个说法。
美国驻华大使急得焦头烂额,急忙联系美国方面询问怎么回事。
眼看已经无法搪塞过去,美国终于站出来做了交代;“这只是一次意外,是误炸,不是我们有意为之。”
美国方面的解释让整个中国陷入了愤怒之中,无数中国民众聚集在美国大使馆的面前示威游行,要求美国给中国一个合理和具体的说法。
就在当天,以和平人士和华人华侨为主,在各地进行了游行示威活动,要求美国对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问题进行合理解释,并对中国道歉,对遇难者做出赔偿。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美国的精确制导水平到底有多强,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错误,只有故意为之这一种可能。
8日下午,中国方面也知会美国政府,要求其在公开场合道歉,承担相应责任,希望其能够降半旗,向死难者致哀,表达歉意。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对此表示:“我们部队必须做好战斗准备。”
届时,国际舆论上流传两种声音,一种为美国意图试探中国军事力量,另一种认为美国磨刀霍霍,准备一举击溃社会主义阵营国家。
无论哪一种,中国都已经做到了保持绝对冷静,并未直接采取强制打击报复,最终,美方迫于国际压力给予道歉。
烈士遗体火化后,在12日上午10时搭载着烈士骨灰和部分受伤工作人员的专机缓缓降落于首都机场。
在4名礼兵战士护送下,烈士父母手捧骨灰盒走出舷梯。
中央领导人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一番慰问后将骨灰端上灵车。
为悼念3名烈士,全国各省市人民政府降半旗致哀。同时,阿根廷、埃及等国家以及联合国、欧盟旗下驻华机构均降落半旗。
时任德国总理格哈德甚至专程来到北京,向遇难者家属和受伤者家属进行慰问。
国际社会的猜测
事后有一些国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猜测,还是像很多传言一样:“中国私藏美国尖端技术和敏感政治人物,我国心虚才没有反击,真实原因扑朔迷离!”
我国大使馆被轰炸让人愤怒的同时,背后的原因也让人好奇。美国虽然在世界各处挑起地区争端,但都是借刀杀人,这样直接轰炸某国是几乎没有过的。
这不禁让人怀疑我国究竟做了什么引得美国轰炸,而且我国面对轰炸竟然选择了默默忍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偷窃技术论和私藏要员论。
不知道是哪里传出的消息,中国当时在南联盟中偶然获得了战争中遗落的美国 F117隐形战斗机的机身。
其中蕴含的是能够彻底更新我国战斗机制造的尖端隐形技术,这让美国难以接受,最终不得已选择了轰炸我国私藏战斗机的地方,也就是我国驻南大使馆。
另外一个十分唬人的说法就是当时我国驻南大使馆藏匿了敏感政治人物米洛舍维奇。
米洛舍维奇曾任南联盟主席,当时美国主要针对的就是社会主义维系的南联盟,包括后来发动的科索沃战争,都是为了颠覆米洛舍维奇政权。
如此说来,如果我国当时真的接待了米洛舍维奇,美国确实有理由对其进行轰燃,虽然也是不合法的攻击行为,但至少在逻辑上说得通的。
但事实上,我国大使馆当时并没有相应条件来组织有关米洛舍维奇的相关活动,米洛舍维奇也没有理由来我国大使馆进行政治活动。
必须要知道的是,当时美国频繁轰炸贝尔格莱德地区,米洛舍维奇对美国的狂轰滥炸无可奈何,每天研究对策都来不及,哪有时间来我国大使馆举行政治活动呢?
卧薪尝胆:大国的崛起
不管怎么说,轰炸是既定事实,我国如果选择击落肇事战机,或者事后追责肇事飞行员,美国都无话可说。
可是我国当时并没有展开反击,这是怎么回事呢?
归根结底,当时我国并不想和美国爆发正面冲突,或者说直接升级到战争程度。
首先,从军事力量的对立上来看,中国军队在当年无力和美国军队相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际上掌握着太多的话语权,他们的综合战斗力比我们要强得多,中国不能与他们在正面战场上比较长短。
如果强行与美国开战,那么我国的综合国力必然将大幅度受损。
打一场仗很容易,但是把好不容易追赶上来的经济全打没了,中国未来怎么办?子孙后代怎么办?
这可以说是国家最担忧的问题。然而当时的中国没有那个底气,因此中国选择了隐忍。
即使美国人的道歉轻描淡写,我们也只好由他过去。但是美国人不知道的是,中国一直在积蓄力量。
2000年之后,中国一直努力的发展,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中国不停地积蓄力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综合军事实力可能还不如伊拉克,而等到美国缓过神来的时候,中国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甚至还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把美国都甩在了后面。
结语
当年我国卧薪尝胆,如今这个红色巨人已然站了起来。
借用教授艾跃进的一句话:“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这时的美国才明白,当年的中国不是胆小,只是为了更重要的事情而选择了忍受。
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冷静和谨慎才是第一要务,为此,中国人民已经牺牲了太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